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梦中的故园・甲子锆矿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20-09-18 发布者:liang 字体: | |

刘洁瑜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蓬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珍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喜欢这首词,读着读着便悄悄儿钻进心里去了,就如我从没特意去想我的矿场故园,但它总在某个静静的深夜悄悄儿钻进了我的梦里……

故园不在西湖边,它坐落于这个边远小镇的西部,朴朴素素的一个矿场,安安静静的一个村落。没有西湖泛舟的微波轻漾,没有池荷盛放的妩媚丰姿,也没有绿柳轻拂的款款柔情。然而却是我儿时的乐园,心中的桃源。

我童年乃至成年都是在甲子锆矿度过。甲子锆矿坐落于甲子镇西部,确切的说应该是在甲西镇的新寨村与沃头村交接处的红岭坡,依着的红岭坡北坡的坡势而建。这是矿场的工人宿舍区,生产区则在甲西镇的上敦村和鹿栏村。童年的印象里红岭坡又长又陡,坡上的土挖开是红色和金黄色的。初中时我踩单车到镇内去上学,要上红岭坡,总是踩得气喘吁吁,若是载了人,那是踩不上去的,必要下来推着走上坡去。

沿着沃头村与新寨村交界的路口走进来,可以看见一个在当时很气派的牌坊式的大门,大门上面是几个烫金的大字“甲子锆矿”,大字的上面还有一行小一号的字“东江有色金属公司”——矿场虽然名字冠以“甲子”,行政隶属上却属惠州。甲子锆矿的行政级别和甲子镇一样,矿里设有警卫股,矿里的警卫股也就相当于镇里的派出所一样,警卫股里的警卫员配有枪支。虽然枪支基本上是用不到,但那时在我们孩童的眼里觉得在深蓝色的制服外别上那么一支手枪,别提多威风了。

宿舍区相当于一个大村落了,里面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四周都用石砌了围墙。走进大门左右各有一个小房间,右边的是传达室,门口有门卫守着,一般人要进去是不允许的,如果要找人,那就要先登记。门卫负责给来访者登记、传达;左边是保卫室,是警卫股的执勤人员执勤的地方。

大门的右上方位有一个车库,车辆从大门进来,可以直奔车库。车库里一般停着两辆运矿大东风卡车,一辆小型的士头的人货车,还有一辆矿长专用的吉普车。

离车库不远的左下方有一个小小的卫生所。那时候叫卫生所,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门诊部,矿工们有个感冒发烧的,或突发急症什么的,可以就近问诊――医生都是专业的,记得那时候有两三个医生,好几个护士呢。记忆中我进过几次卫生所,有几次是学校组织学生种牛痘,我和同学们排着队一个一个走进卫生所,医生的动作很轻很轻,给我们打针时,还让我们别过头去,带队的女老师安慰我们说:“别怕别怕,不疼的!就像蚂蚁咬一下。”还有一次是我的嘴馋酿成了“流血事件”:妈妈在切熟猪肉,我不知道发的是哪门子傻,居然把手伸到菜刀底下去拿猪肉吃,结果可想而知――我的纤纤玉手当然是抵挡不住菜刀的锋利的。妈妈抱着我一路狂奔跑到卫生所,一边还不忘骂我说:“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好吃!”现在看着淡淡的伤疤回想起来,不禁莞尔——物质贫乏的年代,一片猪肉的诱惑便让人忘却了危险。那片猪肉的味道早已忘记,医生轻柔的话语轻柔的动作多年以后还在脑海里浮现。

大门的左上方位有一棵粗壮古老的凤凰树。每年的五六月间,凤凰树开了花,满树红艳艳的花,犹如一顶大凤冠戴在枝头,远远看去如锦似霞。这时我们矿场的迎客树,每一个来矿场的人见了,都会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凤凰花长长的的花蕊还是我们的好玩具,各自拿一条花蕊,蕊头互相勾着,然后喊“一二三”一齐拉,谁的蕊头先掉了谁就赢了。

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条上坡的大路直通矿场的办公大楼,这是西大道,通往办公大楼的西侧楼梯。

办公大楼是整个矿场的心脏。它建在红岭坡的上坡段,居高临下,很有气势。据说是请了前苏联的建筑专家来设计建造的,至今还完好无损。大楼有三层,四面都有楼梯入口,就像一个古城堡。里面很安静,有种森严的感觉。走在里面的走廊或楼梯上,总能听见脚步声的回响。小时候经常在大楼东西两个侧楼梯的扶阶上玩,却不敢走进里面去,因为看到有的小伙伴们进去玩耍了,总会受到里面办公人员的驱逐。后来父亲在里面做事,带着我去几次,走得多了,也就没了畏惧感。

办公大楼的正门出来下了几级台阶,是一片空地,前面左右两侧各种了两株凤凰树,这两株比起大门口的那株小一些,衬着这大楼也是很好看的,刚刚好。左右还各有一个宣传栏,矿部有专门负责宣传的人员。每逢节假日,必定有新的海报出来。宣传部有一个工人写得一手好字,每逢他出版报,我总爱在那里看着。看他拿着毛笔,拿一个碗,毛笔在碗里蘸一下,在碗边刮一刮,便在黑板上龙飞凤舞,那一撇,那一捺,便似乎都要飞起来了。有时他也在墙上写一些美术字的标语,那时手里的道具就会变成一个小桶,一把大刷子,蘸上红色的油漆在墙上刷,每个字半片门板大小,写好,再在红字的边上勾上一层白色的立体影儿,那字就好像能站起来了。因为墙高,要用梯子,他站在梯子上,要写字,又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免得跌下来,所以写得就慢些,我在下面仰着头,看得脖子发酸,便跑了回家。傍晚回来,他已经快写好,“面向四个现代化”几个大字已经稳稳地立在墙上。

办公大楼前的宣传栏下来十几级台阶,是一个篮球场。篮球场的前面是一大片的草地。草地边上竖着两根电线杆,这电线杆不是用来拉电线的,而是用来拉电影布的。篮球场和草地给了我们许多的乐趣。

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的傍晚,机房的工作人员就会放下电影布,抬出电影机,准备放电影咯。我们这些小不点早早地吃完了晚饭,便到篮球场上打听消息,看看今晚放的是什么电影,然后回来向大人们汇报.若是好看的片子,便大凳小椅地,马上搬去篮球场上霸位,等电影开演了马上回来请大人们去看。

隔壁的一俊是这方面的小灵通,因为他的爸爸德根叔在甲子影剧院工作,要到县城去拿片子的,矿里拿了什么片子,他爸爸是知道的,所以我们一般以一俊的消息为准。有一个星期六下午德根叔带来的消息是:晚上播放电影《南征北战》。吃过晚饭后,我们那条巷子的大人们便支使我们这些小探子们快去打探。我呢,是在篮球场上看见哪个相熟的人拉住就问,几乎大家都知道今晚要做的电影就是《南征北战》。一俊则不同,他一溜烟跑到机房里问个明白,然后在篮球场上叫上我一起回家。回到家里,妈妈问起,我迫不及待地说是《南征北战》,妈妈说,嗯,这是个好片子。这时一俊才卖着关子说:“南征北战,有影无片!”众人愣了一会才回过神来,哈哈大笑起来。一俊接着说:“五朵金花,真实无夸!”原来德根叔在县城拿不到《南征北战》的片子,拿回了《五朵金花》的片子。那个晚上,我这个憨憨的“伪探子”被笑了一顿,聪明的一俊被赞了一顿,他的“南征北战,有影无片”更成为名言,后来只要谁说起“今晚的电影是《南征北战》”那就是“有影无片”的代名词。

从两根电线杆中间下来又是二十几级台阶,这二十几级台阶比较陡。从台阶下来是一条路,路的右边是机房和矿里的职工图书馆。电影机平时就放在机房里,图书馆在我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进去过几次,但那时候觉得都是些我看不懂的书,到后来懂了,想再进去看了,却什么也没有了。

路的左边是一个大礼堂,职工大会就在这里举行,礼堂很大,可容得下上千人。上面有个大舞台,矿里子弟小学的文艺汇演也在这里进行,有时候六一儿童节的游园活动也在那里进行。老师们把礼堂划分成一块块的,有的是“钓鱼”区,有的丢圈圈,有的瞎子打球,还有的猜谜语。猜谜不是我的强项,我总是猜不出,偶尔让我猜中了,那是特别简单的。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条迷“朱阁枕黄梁――打古典名著”,我正在想呢,一俊就猜出来了:“红楼梦”。回到家里,我还是不明白,问他,他摇头摆脑地说:“朱阁么就是红楼,枕黄梁就是黄粱一梦啊,所以是《红楼梦》。”我恍然大悟地“哦”了一下:原来这么简单。每一个项目都很有趣,只要你钓到了,丢到了,打到了或是猜到了,就有奖励。奖品可以是几颗糖果,也可以是一支笔什么的。反正只要有奖,我们的心里就乐开了花。

大礼堂的东面就是矿里的食堂。单身职工们一般都是在食堂里用餐,偶尔家属区的人们贪图方便也会到食堂里来打饭。老哥说他上学时到了最后一节课时,总是竖起耳朵等着矿里的高音喇叭吹响,因为喇叭吹响时,食堂就开饭了,他的肚子也会很配合地唱起了“空城计”,我们也就放学了。

食堂出来正前面的一条大路直走上去就又回到了办公大楼东面的楼梯,这条大路是东大道。

现在该来说说宿舍区了。以办公大楼为中心,东西大道为分水岭,西面的有三列单身职工宿舍,每列十排,每排一溜儿十间单间的房子,这是西小区;东面同样也是三列房子每列还是十排,每排还是一溜儿十间房子,这是东小区,这是矿里的职工家属区,这里的房子另隔了一个小房间。从我记事起我们一家就住在东小区。我们在这里住到大约我小学四五年级吧,才搬到北小区,北小区是矿里的干部家属区,房子比较宽,我们住的是两房一厅的,外带一个小院落。我在这里一直住到我出嫁。父亲退休后我们搬了家,我也就很少回到老屋去了。

从北小区出来既可以走东大道,也可以走西大道,但都要经过招待所。招待所在办公大楼的后面,主要是为了招待上头来的领导。但职工家里来了亲戚朋友,不够住了,也可以到招待所去登记房间。

沿着西大道直往下走,出了矿场大门,一条大路可以通向矿场的生产区,但很远。在路的左边隔着几陇田,便是我们矿里的子弟小学。再远些的右边,中间也是隔着几陇田地,是矿里的老机房,生产区的机器有坏了的,一时半刻修不了的,都拖到老机房进行维修。

时光走进九十年代,矿里的发展便逐渐走向下坡路,一切都不一样了:现在矿场的管理缩于招待所一隅,基本上找不到办公人员了。办公大楼连同篮球场以下的一大片土地及建筑变卖给了甲西镇政府,职工们都已下岗,有的回家务农,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则转行干起别的职业……昔日热闹繁华的矿场如今一片冷清破败。

站在矿场的大门前,记忆如同阳光下的贝壳,每一个都刻满了岁月的沧桑,打上了那个年代的烙印,记录着一个时代的消亡。而我如一个寻梦的拾贝者,踏遍这里的每一寸土,在记忆里搜寻着往昔的点滴,寻找我童年的乐土……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