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20-09-18 发布者:liang 字体:大 | 中 | 小
苏香
打从我记事起,湖东居民的饮用水,主要来源于牙溪村附近大石脚的一处发泉处和几个水站点。
水站,大概建于60年代,原先分别分布在湖东镇内东西南北四个片点。即菜红井、老镇政府旁边和乌栏江池和海边码头,后又扩建了亭屯渡头、中兴街和北杂门等各站点。当时由于渔业产生的需要,在海边兴建的一个,依山傍水,地点处在原红光大队(现宁港管区)办事处对面,有南北两个供水窗口,南窗口供渔船使用,北窗口供居民使用。
码头水站的建筑面积稍宽,是镇区一个独特的水陆两用的供水站点。其他三个站点面积都不大,前后左右不足几平方米,比一般小区岗亭稍大些。里面除设个供水泵和放一把椅子外,别无他物,人若进去就显得很窄小了。若几人进去,简单转身没有回旋之地,既狭窄,又低矮,比一般人身材稍高点。
水站的关系,当时隶属湖东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后,人民公社改为镇政府)管辖,属集体企业单位,供水人员主要由水站内总自行招聘隶用。
那时水站供水不能以现金交易,都是凭票而供,所以要在水站供水,必先到水站办公室窗口购买票,当时称为“水票”,然后才可到水站供水。水票有一分和二分红绿两样,红的二分,绿的一分,由铁薄片和塑料片制成。当时一分钱一担水,小桶二担(即小孩子挑的那种小桶)。售票窗口位于湖东老邮政所对面,即大园往西几十米处,现边防派出所门口的右侧未端。
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的镇居民,每家每户都备有一大把红红绿绿的供水票,多的几块,少的几毛,是每个家庭一笔不少开支。
那时,我和姐姐也常到窗口购买水票,由于年纪小,个头不及窗口高,我们常踮起脚尖扒在窗口买。当售票员将一大把红红绿绿的水票放在我们手心时,我们是多么的高兴!多么的雀跃!见票如见水,仿佛眼前出现一条腾空而起的蛟龙,正朝空洞洞的水桶喷射着水柱子,水花四溅。霎间,不仅灌满了居民一个个排放着的空水桶,也灌满了一只只顺流下的生产船只,同时也洒润了湖东干旱大地和龟裂田野……
当然,这情景,无非是我脑海里幻想着的美好一面。事实上,在水站排水供水,在我印象里并不是很美好的。真的,在那生活水平低下,供水设施落后的年代,每日在水站排水挑水是镇里女人们一道艰辛无奈的风景线。
那时水站供水是有固定时间的,即每天上午八时到中午十二时,下午二时到五时。供水员按时上下班,除上班时间有水供应外,其他时间段都无水供应。所以在水站供水,也不是说随供随有的。另外,由于用水户多,供水也是按用户先后到来的顺序进行排队供放的,先来先供,慢来慢供。当然,除非不是用水高峰期,才能即到即供不用排队,否则,都得排队。
七十年代未,乌栏江池的水站,站点设在老派出所斜对面,大水沟顶上方。供水窗口的大町濒临没有盖板的大水沟旁,有时排水人多时,后面的人不小心,常会连人带桶跌落水沟里,弄得浑身臭湿,怨声载道。供水窗口的大町经常人满为患,排水队伍一直伸延到路边,有时延伸到派出所门口。
在水站排水,虽有早到早供慢到慢供之说,但每每此时,后面的人为排一担水,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排队等待,常站得腰酸腿痛,脚手发麻。
由于供水不容易,所以排在前者个别人往往心存贪念,她们供完一担后,并不甘心就此退出让后者跟上,而非要从中多插几桶,或让熟人先上。这样一来,后面的人就不干了。于是,矛盾暴发了!双方开始粗口烂舌对骂起来,有时还举担提桶互相对打,弄得水站像个大战场。骂声,哭声,嚷声,水桶碰击声,扁担互打声,此起彼落,一片混乱。
为挑一担水,与人发生争执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在水站事有发生,惹得周围居民纷纷围观,不得安宁。有时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时,还得由附近派出所民警出面劝阻,才平息风波。由此可见,在经济落后的六七十年代,小镇水如金贵。
为避免争吵风波,有些女劳力多的家庭,往往会选择到镇外的大石脚挑水,这样虽费工费力,倒也落得清静自得,少了是非矛盾。不过,在当时,在水站供水,仍是镇人的主要用水渠道,毕竟就地取材,相对方便。至少在饮食水方面,无论如何,人们还是会选择去水站排水的,至于其他用水,诸如拖地洗澡等用水,倒可去大石脚挑,或用井水。
如此一来,那条日日劳作不休的水管,经不起天长日久的冲涮,便自然其然会出现了早退老化等现象,于是水龙头、水道脊背、水泵等处相继出现漏水泄水现象便无可避免。不过,这些漏水处,也成了人们不可多得的源泉,人们往往费尽心思,想方设法让这些漏水利用起来。于是用孟器接住,或用他物将漏水处围成水滩,然后用螺壳一勺一勺勺进桶里,有时干脆在这里清洗衣服杂物,总之,不会让这些水白白流失掉。这种用水若渴的状况,不禁让我联想起如今非洲某些干旱地区缺水无水的艰难困境。
水站供水的方式持续了很多年,到八十年代后期,水站才进行了一次大变革,部分居民按装了自来水管。但那时,由于镇里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安装自来水须预交的笔款无法筹凑,所以全镇居民一下子无法全面普及,只能筹一批按一批,经济好者先上,逐批按装解决。尽管如此,湖东居民安上自来水的变革,大大改善了镇里用水难用水紧的难题,从而缓解了水站你争我斗的紧张局面,使部分人从拥挤杂乱的排水队伍中彻底解脱出来。
至九十年代初期,镇里90%的居民已先后按装了自来水管道,这样水站每月派员到居民查水表,记度数,然后按度数计收款项。
进入2000年后,镇区居民已普遍用上自来水,但有个别零星散户未安装的,也采用邻里共用水龙头,然后分摊付款的方式续延下来。即甲与乙丙三家共用甲一个水表帐户,月未查表时,按表上总度数,甲乙丙三户平均分摊水费,这种供水方式在九十年未依然存在。所以水站供水模式至九十年代初时,已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那座方方正正的供水站亭,也随之在小镇一隅消失了。
九十年中期,湖东水站更名为“湖东自来水厂”。自来水厂长期统揽着全镇几万人口的饮水命脉,水厂人员每月月底上门查表,然后按水表度数收款的方式,无疑比水站凭票供水的方式更进一步。
后来,随着时间的不断地推移和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自来水厂运营举步维艰,部分员工开始分流转行,于是自来水厂便承包给个人经营。再后来,“湖东自来水厂”更名为“湖东自来水公司”。
自来水公司成立后,从原来员工上门到各家各户查表收费的方式,改为居民自动到窗口缴费的模式,这收费方式提高了自来水公司的工作效率。
近几年来,湖东水质出现了一些问题,水质偶尔黄中带灰,且供水时断时续,这些无疑给湖东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不过,事物的发展趋势,总有高低之分,低点之处,往往也意味着是新时机到来的转折点。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今天,湖东人民的饮水方式,从到野外挑水到水站供水,一直延续到居民在家用上自来水,一路走来不容易。
笔者最近得到个好消息,湖东人民长期以来有关饮水差饮水难的问题,已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5年,湖东镇已投巨资在琼林村东侧建立了自来水过滤处理厂,启动了自来水环保设施工程。该工程一经投用,将采用“全日供水制”和“管网供水到户”的方式。这无疑是个大快人好消息,该工程的启用,将大大改善了湖东人民长期以来饮水差、脏、短的难题。饮用水环保设施的启动,将意味着湖东人民的用水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模式跃上一个新台阶。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