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古韵悠悠扬忠孝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8-02 发布者:liang 字体: | |

吴志跃

暮春,田野一片翠绿,到处生机勃勃。笔者有幸参加汕尾日报组织的“汕尾文化之旅——陆丰行”第一站的采风活动,探访了陆丰的内湖寨、古寨、超高村、虎坑村、大塘村和白沙村七个古村落。一个个古村落就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经受历史长河千年的洗涤,或残破,或掩埋,或淡出世人的视野。但身临其境,在丛生的野草中寻找千年前的路径,古榕下聆听长者那如数家珍的传说,抚摸雄伟的古寨墙,放眼远处群山起伏的天际。心绪难以平静!陆丰,我的故乡!这里的一山一水都令我为您折腰跪拜!

七个古村寨均建于明清以前,如此坚固,雄伟的建筑,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团结、勤劳的表现。砖石无言,但古村寨本身就是一部书,一座昭示后人的丰碑!古村寨的形成、历史,和今天在后人心中的位置,贯穿的是一条保家卫国,忠孝博爱的主线。

陂洋镇是偏远的山区农村镇,该镇的古寨村又是陂洋最偏远的地方,是陆丰与普宁交界的山区,距陆丰市城区东海镇35公里。陂洋古寨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寨,寨墙高达5米,厚1米。就是千年后的今天,常规武器枪炮都难奈它何。更有兵家意识的是它的寨门,当地村民叫城门的,它的建设很有瓮城的味道:就是在笔直的寨墙的一端凸出建寨门,寨门与寨墙成九十度角,三个寨门都是这样建。它的作用就是当强敌攻打寨门时,寨中的防卫力量不仅可在寨门上正面迎敌,还可在寨墙上即敌人的侧面、后面袭击敌人,用弓箭、火铳等兵器在几百米长的城墙上都可作阵地,这种城寨真正是易守难攻。在这深山筑寨,用上瓮城的防卫意识,了不起!千年前的古寨人,了不起!但古寨,因地理位置偏辟,也有它落后的一面:现在是网络、微信很普及的年代,寨内村民客厅中还贴着年画,也就是说一整年只看一个画面;村民还用山草作燃料,走在寨内有一种久违的炊烟的味道。但就是这个古寨,清朝时吴习崇获庠生、补禀、贡生三级功名于一身;清同治十一年,吴晋威考获惠州府“拔贡”功名。1959年吴世钦调入中国科学院工作。如此偏远小山寨,真正是人才辈出!这与祖训家风有关,每一座祠堂都把传承忠孝美德当作族规家训,忠为忠君爱国,孝为孝悌明礼。寒窗苦读,报国立功,光宗耀祖,这是华夏民族传承数千年的美德。走在陆丰的古村寨,忠孝是永远传承的话题。

游白沙“永思堂”是笔者的一大夙愿,很久以前就听过这一传说,南宋末年,宋帝昰、昺两个小皇帝在这里住过。时逢寒冬腊月,白沙村外的港塭尖头鱼肥得流油,白沙百姓煮尖头鱼招待皇帝。这兄弟俩虽是皇帝、王爷,但脱不了孩子气,一路逃窜,惊吓,能吃到这么可口的尖头鱼当然是盛赞佳肴!可尖头鱼本来就不大,一刀切下去只有鱼头鱼尾两截,找不到想象中全是鱼肉的中间节,于是小哥俩边吃边自言自语:“有头尾无中间”。没想到君王圣言竟应验了,白沙村从此村头村尾人丁兴旺,而村中间却破落。听着是很轻松的传说。实地参观白沙“思远堂”,即当年宋帝住过的沈氏祖祠后,心情却很凝重:历史是悲壮的。在“思远堂”左侧有一块石碑,阴刻:“迎驾旧址  公元一二七六年(宋景炎元年)十二月宋帝豋临甲子  吾三世祖功隆公迎驾至白沙并随军抗元  受钦赐迪功郎 世袭大夫 后在崖门以身殉国  祖祠为宋帝驻跸旧址”。当年,甲子门郑复翁锥牛誓众,组织五百男丁护驾勤王。这是什么概念?唐宋时期陆丰全境仅数万人,按比例估算,甲子门(含三甲地区)仅有数千人。五百男丁勤王,几乎是境内精壮男丁都奔赴这一勤王复国的义举!白沙三世祖沈功隆应该是当时的族长,他自己随军勤王,那么族中精壮男丁当然随族长去勤王。去多少人?还没见到史料记载,但可以肯定,不只一两个人。他们护送宋帝来到今新会的银洲湖边建立小王朝,后被张玄范率元军攻破。这是华夏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当年,南宋小朝廷被元军攻破,陆秀夫负幼帝投海,宋营中十万宋军、文武官员、宫娥侍卫均战死或投海殉国,没一人屈节投降!致使银洲湖尸浮满海数月!陆丰勤王诸英烈均在这一战役中以身殉国!一代王朝在此终结,但民族的大义在这里再次得到彰显!当时,文天祥已被俘多时,元朝统治者软硬兼施逼他投降,但他却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作答。诗中“南方”指当时新会的小朝廷。意为我忠于大宋志不休。元朝统治者把文天祥押到新会海边,让他目睹元军屠营的整个过程,认为你亲眼看到南宋被我灭了,你无君可忠,这回该降我吧?元朝统治者永远不能明白文天祥用生命去诠注的忠义。忠,不仅是忠君,更主要的是忠于他的族群,他的同胞!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传唱的壮丽诗篇后慷慨就义。今天白沙之行,方知白沙的先贤同样是气壮山河的英雄!“永思堂”,我虽不是你的裔孙,但我同样向你致敬!同样以你为荣!

陆丰古村落,是以忠孝作的墙基,竖起的是传承忠孝的丰碑,启迪的是一代代忠孝的后人。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