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8-02 发布者:liang 字体:大 | 中 | 小
蔡金针
莲峰古寺,称莲峰庙,又称仙爷庙,祀八仙尊神,建于明万历四年(1429),位于海甲山与人头嶂之间的莲花峰。
在博社乡的海甲山岭最高峰上,人头障东南侧一平地上有仙爷庙的旧址。我两次登上此处,看到了那断墙残壁的仙爷庙遗址。当时不知人们为什么要在此处建仙爷庙,真是费尽心机。传说八仙赴潘桃会时路过此山,觉得这里另有一番天地,其中有一位仙人李铁拐从空中先落下来,一脚用力地踩在一块巨石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竟然冒出泉水来了,后来人们把它叫做“仙人石”,此水称为“仙水”、“仙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动人的故事,于是在此建仙爷庙。我之所以登上此山,主要是想看看上面的仙人脚迹,听说此脚迹有涌不尽的泉水,用勺子舀也舀不完,当你舀起水时,泉水马上填满,真是奇了。于是,仙人踏石的故事在甲子门中慢慢传开,被定为甲子八景之一“仙人踏石”。据清嘉庆十年(1805)举人张凤锵著的《甲子乘》记载的“甲子八景”,时增广生黄栋是这样来吟咏它的,即:“石上看遗趾,仙人布武奇。苔侵痕尚在,雨刷迹无移。赤写飞来处,红尘踏断时。寻踪应不远,羽化竟何之。”
有了莲峰古寺建在莲花峰上,也就有了“海甲莲花山”、“莲峰叠翠”、“海甲山澜”、“海甲莲峰”等命名,即《陆丰县志》、《甲子乘》、《登瀛范氏族谱·石帆纪略》等史书记載的“甲子八景”之一,有清康熙辛酉科举人知县郑雷震题咏的《莲峰叠翠》一诗为证,即“嵂崒高峰半壁天,亭亭翠色弄晴烟。几回想像嶙峋意,好似华山千叶莲。”又可以从宋致政范开山十八世孙范可楷于康熙乙巳年冬撰写的《石帆纪略》中找到有关“莲峰叠翠”的记载,“燈芯山为玄武,馬落池瀦其左,山趁水、水趁山,亦陽居之不多得者,限一洋田隔二里許,翻身逆跳結北輋祖地,鄉進士蔡春邁先生發科開祖于一,有陽基曰‘驪龍吐硃’,盖山川鐘美,此姓亦不得謂,西江水末一能限之,海甲山綿亘數十里,中有一峯曰‘蓮花尖’,浣霞映日,亦甲城八景之一者”。
有一次,清明扫墓路过,我和堂弟由于走在他人前面,拉开好长的一段山路,我们顺着虎地山一侧爬上了顶峰。当我们登上此山时,被一坐在人头障下的老人吓了一跳。我们只管寻找仙人石的脚印,果真如此,我用手捧起泉水吸了一口,真爽。看到了仙人石边的仙爷庙遗址,听说该庙迁移别处。读初三时,我和几个同学到竹洲埔探望一同学,沿着山的另一边登上了顶峰,同样看到了这些杂草丛生的遗址。
看看遗址,过去的仙爷庙是什么样儿的,只是让人们去猜想。今我从博社乡留下的一册手抄本,发现有范铭新先生为海甲山仙爷庙作的几副对联,可以说是此庙的历史见证。
范铭新先生题海甲山莲峰古寺联
1、亭
(1)莲吐花而挺秀;
山环海以回澜。
(2)莲自玉京发秀;
山从金阙分来。
2、门
莲峰自昔标奇格;
山海于今庆奠澜。
3、大扉
莲山气象成今古;
海甲烟云自有无。
4、後主
几历劫途登上界;
曲传妙术济人间。
莲峰古寺的建成,在于莲花峰的出名,才有了《甲子乘》记载的甲子八景之一“海甲莲峰”,这一景以地名雅称,有增广生黄栋一诗为记。诗云:“华岳分佳种,莲峰矗面开。彩连霞片起,姿带瀑痕来。盖可擎银汉,衣多点石苔。长留君子品,净植未曾摧。”
后来,莲峰古寺不知何故迁址于后湖村仙公埔,有人说是被人把香火引到仙公埔,也有人说是风把香炉吹上天降落在仙公埔上,谁是谁非,只有天知地知。仙公埔上的“莲峰庙”这一庙名,却不是莲花峰上原来的“莲峰古寺”这一寺名,但莲花峰上的古寺遗址犹在。关于莲峰古寺为什么会变成一座残墙断壁,听家乡老人说,是因为古寺生白蚁造成的。后来古寺中的数根石柱,竟然被家乡年轻劳力从山顶抬下山,扛回家乡博社,在溪墘附近建牛条间。前段日子从城区回来过元宵节的洲,也是一个酷爱家乡文化的年轻人,跟我一起去寻找散落在家乡的莲峰古寺石柱联,如亭中石柱联的上联“莲自玉京发秀”,但下联“山从金阙分来”的柱子不知今落在何处。
要是你想欣赏莲花峰,探访莲峰古寺遗迹,就从博社乡寮仔水库尾人头山的东南山坡上去。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