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半湾村有个清代“恩进士”——探访陆丰市上英镇玄溪村“进士第”的历史遗存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8-02 发布者:liang 字体: | |

黄俊杰

据说,陆丰上英镇玄溪村(俗称咸溪村)有座清代的“进士第”,出了个“恩进士”。记者饶有兴致前往探访。

发现清代“恩进士”墓碑

上英镇玄溪村半湾自然村,前濒临南海,后靠法留山,山清水秀。踏进村里,只见一条小溪在村前蜿蜒围绕而过,水流汤汤。一座占地约几千平方米的祠宇,面对着日夜不息的小溪。祠宇正中门楼上,用篆书刻着“进士第”三个烫金字。

据介绍,这“进士第”,又是玄溪村半湾自然村张姓的祠宇。

从外面看,祠宇是新修的。走进祠宇才发现,这是一座小型的“五马拖车”住宅。它的建筑是“五间过”、“三进厅”、“两天井”、“一广埕”,地平一厅比一厅稍高,每厅造型是一厅二房,前后滴水,厅是直通厅无后壁墙,最后厅才有后壁墙。它属于包围式的整体,进入正大门前厅连天井,天井左右两边各有二巷道直进,正门过天井后进入二进系会客厅,会客厅隔天井再进入三进便是祭祀先祖的祠堂。

祠宇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当时只建后殿,清乾隆年间又接建前殿。

祠堂里现在还保留着清朝康熙年间的祖龛,其木质结构完好无损。祠堂厅里正中悬挂着广州军区原副司令员欧阳金谷中将的书法“为德为礼”牌匾,左右两边各悬挂着书画家杨之光、刘大为的匾额“鳌贤之乡”、“紫气东来”。祠堂的外面屋顶上一只陶瓷的狮子,造型独特,古朴巧拙。据张爱萍称,这狮子是艺术装饰品,建祠堂时就有的,保留到现在也是几百年的历史。

更让我们惊奇发现的是,一帧墓碑的照片。这墓碑的中间上刻有“清祖考恩进士与南张府君墓”字样,左边标注着“乾隆九年仲冬立”。这“进士第”正是由于张与南是恩进士而称的。

据百度载,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而且,古代科考一般都是第两年或第三年一次,正常正常考取的进士,叫“岁进士”;而由皇帝特批科考取士时,考中的两榜士子就叫恩进士。也有因为特殊事件的发生导致基层官员不够而设立的考试。

另据张家的族谱所载,其先祖张与南自幼勤读诗书,聪慧过人,乡试府考皆胜人一筹,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恩考为雍正年间的恩进士。并受皇封出任惠州府东官郡治所属府君之职。张与南去世后葬在今西南镇境内,其第二任夫人施氏(墓碑上称为孺人)去世后葬在今大安镇内,两座墓茔在漯河两岸隔水相望。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居住在玄溪村半湾自然村的张与南,其张家族谱所载的“恩进士”身份与“府君”职务等,作为历史人物,是可资考证、研究和挖掘的。

名响一方的巨富

在陆丰,曾经流传这样的一句民谣:“大安一旁水,半湾出阿糯(海陆丰福佬话读音为“nui”!)”当时,陆安县衙设置在大安。而这民谣的意思,就是说,从县城大安到玄溪半湾村这长长的一带,阿糯(张与南的别名)是响当当的巨富。

据张家的族谱记载,清朝乾隆初年,张与南退引回到玄溪村,开始了从仕变商、从事农业实业经营的另一种人生经历,展示了他的另一种才华。他一方面大面积地购置肥沃良田,然后采用租赁的形式租给农民;另一方面开展多种产业,因此,收入极为丰厚,慢慢变成了从大安到玄溪半湾村这一带富甲一方的富翁。

当时,大安到玄溪半湾村,道路难走,曲折不平;滔滔漯河,阻隔两岸,交通甚为不便。张与南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积极为地方修桥造路,并且在漯河沿岸左右两边设立各种渡口,这给周围的群众交通出入提供了方便。

七月十四日中午过中元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十五日被称为中元节,是祭祀鬼魂为中心的一个节日,成了民间最大的鬼节。中元节大多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叫做“七月半”;仅有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如古县归善县(今包括惠阳惠东等地)的民众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说是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逃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桂林地区的人也多以七月十四为鬼节。

而在半湾村,有一种独特的风俗:与玄溪宗祠有关的周边四村及邻近几个村庄,都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午过中元节,而半湾村却是提前一天,即在七月十四日,且选在中午过节。为何如此?据说,因张与南的佃户很多,他跟他们约好,需在定时到各乡里向佃户收缴上半年里早造的“田金”和其他租金,由此过于忙碌,不得不将提前一天过节。

这种独特的风俗年复一年,流传至今,半湾村现在还继承延续,丝毫未变。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