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陆丰历代诗话(中)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8-02 发布者:liang 字体: | |

叶良方

清顺治三年(1646)十二月,佟养甲、李成栋率清军从潮州兵临海丰县城,明知县冯异出迎缴印,清廷派知县王候宠入城开始满清统治。当时,陆丰诗人对于清廷入关后的统治政策,主要分为三类心态。第一类是参加过南明抗清活动失败后返回故乡的志士。他们世受明朝恩典,时时伺机东山再起,恢复前朝政治,故在其日常的诗篇中,寄托其反清复国的理念,是民族意识比较强烈的诗人,其代表人物为卢锻、叶维阳等诗人。他们在黄奇遇、黄士俊等号召下,前往广西等地参加了南明政权队伍。失败后,卢锻返回家乡碣石卫城,在苏利默许下赴南万深山中从事抗清活动。第二类是拒绝出任清政府官职,隐居在深山或闹市的前明遗老。这类诗人,以伊园先生黄德燝、姚敬、彭赓皇、姚履中等为代表。在当时严峻的政治形势下,他们的诗词大多托情于山水,寄寓逸兴,不涉及前朝人事。但时不时会流露出亡国悲痛和对清朝统治的不满。第三类是明末出生的诗人。他们逐步接受清统治的现实,参加清廷举办的科举考试,成为这个政权培养出来的官员。其代表诗人为黄易、黄道珪、沈龙震、陈芳胄等。他们的诗词,大多反映新兴政权的上升气象。当时陆丰诗坛比较活跃的有彭赓皇、黄易、沈龙震、曾位等诗人。他们的诗词大多托情于山水,寄寓逸兴;不涉及前朝人事或反清复明之作。

彭赓皇,字火母,又字离木。海丰吉康都五云峒(现属揭西县)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科举人。明亡以后,隐居于老家五云峒中,日与邑中诸诗友吟诗唱和,喜撰八景诗。生平留下七律诗三首。其《银瓶飞瀑》极具神韵,写出了银瓶山大瀑布的气势和壮观景色:

山峰突郁势嵯峨,秀拥屏围碧色多。

海国烟霞笼宝树,一天星斗耀云阿。

悬崖影泻千寻佩,曲涧声腾万顷波。

道是玉龙飞不去,翻疑织女浣天河。

明清时期,万寿寺中悬挂一口铁钟,重逾200公斤,每当清晨,寺中和尚敲响鉎钟,其声清亮激越,遥闻十里,被誉为海丰八景之一。彭赓皇就读学宫和参加科举考试时,经常到县城留宿。羁旅盘桓途中,钟声使他感触颇深。故有律诗《万寿晓钟》云:“玉宇清腾百尺阴,晓钟犹自送遗音。晨声犬吠春云洞,咒钵龙蟠夜月林。城柝漫随花雨寂,书声仍傍贝多沉。当年万寿兴觞祝,此际空余半树森。”

黄易(1631~1677),字子参,号苍潭、惕庵。陆丰县坊廓都石寨人。自小喜欢读书,其书法笔力刚柔相济,体势劲媚,楷书尤为所擅。顺治十四年与黄道圭、沈龙震、林之云、叶天培及朱紫蕃共六人乡试中式丁酉科举人,为海陆丰从未有之科举盛事。未出仕前,他在海丰学宫读书时,常与同榜学友黄道圭、沈龙震等诗友结伴偕游山水名胜。其《海丰八景诗》五律四首,状景写物,用词精炼,色彩丰富。读之如含琚嚼玉,余味隽永。如《银瓶飞瀑》:“半壁飞流影,层崖一练青。泉寒嵌石骨,液冷泻银瓶。喷雾牵江湿,湔云出海渟。几湾龙瀚急,遥见水帘屏。” 传神洗练,清新洒脱。又如:

十里山环秀,芙蓉露一峰。

霁烟流岸水,霭气入高墉。

滴幕光堪撷,浮云碧欲镕。

石堂瓢可解,高挂一云筇。(《莲峰叠翠》)

昔日渔歌旧,荒桥出亦频。

星浇余岸冷,曲断见峰嶙。

堞戍寒蛩梦,江空浴马津。

犹余龙水影,月下遇鲛人。(《龙津渔唱》)

顺治十六年(1659),黄易连捷已亥科进士,授通政司观政。康熙四年不顾个人安危,上书《奏开界疏》。文中说理清晰、观点鲜明、论证严谨。最终使朝廷解除禁界政策,让沿海居民能够安居乐业。康熙六年(1667),黄易出任福建省归化县(今泰宁)知县。上任伊始,他即深入民间,关心民瘼。《漳浦县志》载其:“宰归化,水蘖自矢,或巡行阡陌,一役一骑自随,先是藩商肆毒,归邑民不堪命,公以慈父肝胆如护赤子,于豺虎之场毒始息,防弁暴悍残虐,公具文除去之。太守经归阳,公以舁夫不备左右疾其骄慢,公怡然曰:‘吾为民戽,不为官也。’守闻益重公。”尝自题县衙正堂对联:“一日在天地之间,取义成仁,无负所学,无负所志,百年存忠孝之念,置身竭力,不忘乎君,不忘乎亲。”作为座右铭以明心志。康熙十六年(1677)初,黄易辅助康亲王平乱,劳累过度,心力交瘁,病倒军中。临终前口号绝诗:“浩气追千古,丹心照太虚。君亲恩未报,惭读圣贤书。”死后追赠为福建按察司佥事,在东海滘建祠奉祀。黄易的坚贞廉洁,受到叶熙召、林景攀以及吏部郎中曾华盖、会元太史金德嘉、通政司左通政潘锦等题诗联赞扬。

沈龙震,字雷默、号鸥亭。海丰县坊廓都石头乡人,博学能文,顺治十四年举人,授山西夏县知县。为同榜好友黄易之姻亲翁。《陆丰县志》载其“性耿介,公余手不释卷。喜接引后学。”嫡子沈瑞麟,字二中。岁贡生,授开平儒学。亦即黄易之佳婿。诗酒为豪,惟日酌酒赋诗,课士论文著。沈鸥亭曾参与国史编撰,惜散佚。他对伊园先生的人品文章很仰羡,曾作《五坡怀古步伊园先生韵》。其诗清新晓畅,反映夏县的北方民俗及其扶掖农耕之治绩。著有《南安治谱》、《嚼水楼集》。其中《瑶岛行春》诗云:“白鹿行春夹路旌,瑶台歌奏土牛迎。风岩溜下中条雪,吩咐农夫勿后耕”。

十一

在清兵入关及海盗横行的兵荒马乱之际,海陆丰有些官宦富户迁居到环境较佳的惠州府城。他们因为数代受到恩眷,对明皇朝存在着深深地怀念情绪,思想感情一致。有的因为是参加南明政权失败后回到惠州。如叶维阳(必泰)、陈敏(仲求)等海陆丰籍人士就曾参加复社,仍保持与抗清志士的密切联系。但随着政治军事局势的逐渐缓和,清廷采取了安抚人心的怀柔政策,使得他们以遗老自居,不愿出仕朝廷,终日流连西湖,吟咏抒怀。所谓结社雅集:“必合道艺之士,择山水之胜,感景光之迈,寄琴尊之乐,爰寓诸篇章而诗作焉。”此时期,“岭南三大家”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等名诗人就曾多次莅临惠州,与叶维阳、澹归、叶英标、知府王瑛等诗友时常雅集酬唱。明末清初,在兵荒马乱海盗横行之际,海陆丰有些官宦富户为此迁居到环境较佳的惠州府城。他们数代受到恩眷,对明皇朝存在着深深地怀念情绪,故思想感情一致。随着政治局势的逐渐缓和,清廷采取了安抚人心的怀柔政策,使得他们以遗老自居,“必合道艺之士,择山水之胜,感景光之迈,寄琴尊之乐,爰寓诸篇章而诗作焉”。此时期,“岭南三大家”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等著名诗人就曾多次莅临海丰或惠州,与叶维阳、澹归、知府王瑛等诗友时常雅集酬唱。其时寓居惠州府城的海丰诗人,还有进士陈芳胄、陈畴九、拔贡生卢毓华等。他们已融入到当地文化圈子中,与惠州诗友志趣相投,结社吟哦,终日在西湖等名胜悠游,流连于山水湖光之中。其中叶高标长子叶维阳,与卢缎一样,是一位坚决扶明抗清的代表诗人。明清鼎革之际,他被授予南明中书舍人,在广西参与抗清活动失败后,返回惠州南山建兼园隐居,在当地诗坛较为活跃,是闻名岭南的知名诗人之一。与寓惠的屈大均、澹归和尚等长期诗书来往,志同道合,声气相通。曾资助出版抗清殉国的陈邦彦诗文集。他死后诗稿被清政府焚毁殆尽,仅留下诗两首。其《准提阁送澹師还山》诗云:“浮生半百此生多,回首风尘觉梦过。明月洲前曾指点,丹霞杖底喚蹉跎。”全诗清灵活泼,如行云流水,毫不滞涩,颇得时人传颂。

叶维阳(1612~1688),字必泰,号许山。陆丰吉康都螺溪乡人。明崇祯七年(1634)四月,随其叔父移居惠州府城,建府宅兼园。崇祯十五年考取岁贡生,授广西桂林府同知。是螺溪上祠在惠州创基的第一代。在惠州诗坛较为活跃,是闻名岭南的知名诗人。从屈大均、澹归和尚、陳子升、陳恭尹、释今树等著名诗人的诗集中,都留有题赠叶维阳或题咏兼园风光的诗章。明清鼎革之际,他出任南明中书舍人,参与抗清活动。南明灭亡后在惠州南山建兼园隐居,热心乡梓公益。他学兼儒释,藏书甚丰,曾资助出版抗清殉国的陈邦彦诗文集。与岭南著名诗人屈大均、澹归和尚等长期诗书来往,声气相通。并与当地名流曹彝伯、姚子庄等在兼园、泌园、准提阁中互相酬唱。叶维阳仅留下的诗两首,其《穷泛湖源》诗云:

横槎一望白云间,曲曲清溪曲曲山。

纵目长塘悬怪石,快心半径泻澄湾。

鹤田拂翠苗初熟,鱼艇高歌钓自闲。

千顷浮光从此发,扁舟引胜不知还。

诗中记载了他与岭南名家屈大均、南明举人翟祖佑等诗友乘舟畅游丰湖,寻访湖源至西南二公里处的对门岭的经过。并有《准提阁送澹師还山》诗:“浮生半百此生多,回首风尘觉梦过。明月洲前曾指点,丹霞杖底喚蹉跎。招携有意凌烟浪,扳陡何时上薜萝。瓶钵悠然丝不挂,去来消息竟如何。”写得清灵活泼,如行云流水,毫不滞涩,颇得时人传颂。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番禺人。岭南著名诗人。早年曾参加过南明抗清活动。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秋,屈大均应甲子乡绅的邀请,从惠州府城来到甲子,登上待渡山,撰《登瀛太子亭记》。并铭其石亭曰:“天留一石,以作天家。君臣遗像,苔蚀如霞。芜蒌之饭,化作琼沙。衔珠青鸟,以瘗重华。”铭中借南宋史事,寄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寓于其中。康熙二十四年(1685)秋,岭南著名诗人屈大均应甲子乡绅的邀请,从惠州府城来到甲子,登上待渡山,撰《登瀛太子亭记》。并铭其石亭曰:“天留一石,以作天家。君臣遗像,苔蚀如霞。芜蒌之饭,化作琼沙。衔珠青鸟,以瘗重华”。铭中借南宋史事,寄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寓于其中。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四年,屈大均接到惠州知府王瑛的邀请,再次作客惠州,出入叶氏兼园和泌园,与惠州太守王瑛及叶维阳、叶维城等雅集酬唱。其诗多悲慨沉郁,意象雄奇,寄托遥深。所过海丰山水名胜均载入《广东新语》。其诗多悲慨沉郁,意象雄奇,寄托遥深。期间到海丰县采风问俗,写下《元夕拾灯》诗云:“元夕浮灯海水南,红灯女子白灯男。白灯多甚红灯少,拾取繁星满竹篮。”

王瑛,字紫铨,号南村,直隶宝坻人。清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四年出任惠州知府。任职期间,重视辖内文教事业,购买锦衣园等作为讲学习诵之所,恢复丰湖书院。且“不以酒食声色溺,不为美官厚利摇,而独孜孜拳拳为诗之是事,所至必寻游名山川,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康熙三十三年(1694),王煐发起闻名粤东诗坛的《湖上送春》活动,应邀参加者有陈恭尹、吴联(字愚长)、叶适(梦熊曾孙)、龚章等人。这位“风流贤太守”率领一群诗人雅集西湖、分韵唱和的热烈气氛,给清初战后萧条的惠州诗壇带来生机。他曾先后十二次巡视海陆丰,所著《忆雪楼集》中载有《登平安岭望海作》《自鲎门港登岸投鹅阜驿馆》登10多首记述他到海陆丰视察政务、了解当地风俗民情的诗词。述他到海陆丰视察政务、了解当地风俗民情的诗词。康熙三十一年(1692),王知府与幕僚离开惠州府城,过平政驿进入海丰县境,一路上将所经历的山海景色以及心中的感受,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诗人多次到海丰视察海防,风尘仆仆地经东海滘驿,过乌坎渡,经观音岭古官道赴碣石镇城视察。其中《自乌蚶至碣石沿海行三十里书所见》诗四首,就是追述他在30里路上所见所闻的情景。第一首云:

碣石天南海一涯,偶同八月泛星槎。

乌蚶港比黄河急,玄武台连紫塞赊。

澄镜无垠浮玉宇,飞轮倒影泛金霞。

当年徐福求仙去,闻道于今尚有家。

明末清初寓居惠州府城的陆丰诗人,还有进士陈芳胄、举人陈畴九、拔贡生卢毓华、归善学贡生叶本俊等。他们已融入到当地文化圈子中,与惠州诗友志趣相投,结社吟哦,终日在西湖等名胜悠游,流连于山水湖光之中。

陈芳胄,字子忠,陆丰坊廓都石寨人。祖籍福建漳浦县。他生而歧嶷,长嗜学。15岁时参加童子试为第一名,补诸生。清康熙五年(1666)丙午科举人,至康熙十二年(1673),赴京考取癸丑科二甲第24名进士,职授中书舍人。其父明经程钥从海丰迁居于惠州郡城南。他任京官多年,因父母年高乞归惠州,与归善进士龚章等都是讲学西湖号称“文恭先生”的经学名家骆鸣雷的高足。他喜吟当地名胜,平生载籍极博,凡六经、子、史,以及稗官野乘,罔不研精索要,著述甚富,诗作有《上巳湖上》诸首。其《合江楼》二首云:

双江千里夹层城,江汇西流一阁横。

青入彤檐天外嶂,歌循粉堞地中声。

山川不改当年色,烟雨长悬逐客情。

最是鹤峰残照里,苍苍古木百花明。(其一)

多病凭高强自宽,坐来秋色思无端。

万家日落炊烟暝,二水波翻鼓角寒。

只见楼船分道出,谁能山月四更看?

独怜鸥鹭忘今古,尽日州前弄羽翰。(其二)

陈畴九(约1685~1768),字尔雍,号禹图、榕斋 。陆丰县坊廓都内湖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授福建长汀县、政和县知县;雍正十二年任武平知县;乾隆元年署任晋江、连城县知县。乾隆三年考授泉州府正堂。为官能干清廉,扬善除恶。致仕后迁居惠州府城,赋有《西湖》诗,抒发了他们辞官后的生活情趣云:

十里烟霞洲渚通,群山缭绕碧波中。

水鸥来狎忘机者,野鸟时亲弄钓翁。

孤棹漫随春浪远,放歌聊与牧讴同。

闲情偏共湖光合,载酒时过趁晚风。

叶本俊,字天若,号邻波。祖籍陆丰吉康都螺溪乡人。叶高标嗣孙。清初归善学贡生。著有《葆真堂》诸集行世。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叶本俊诗作《寄于襄平使君,时非渔,往署讯病》、《项王》、《游侠词》等5首被番禺黄登编入《岭南五朝诗选》。他曾为岭南著名诗人、书法家龚章编辑《澹宁堂集》。他曾与诗友乘舟夜泊于西江岸边,在甲板上宴饮赏月。作《十五夜泊西江同洪用贞作》云:

江云渺渺水苍苍,匝地篱花看渐黄。

久客顿忘秋已半,露深方觉夜初长。

寒蟾易照行边影,丛桂难留枕上香。

喜得故人能共醉,几回扣榜咏沧浪。

十二

清康熙中年,海陆丰地区经过复界,准许渔农民到界外生产,城乡经济已从迁界的惨祸中恢复了元气,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恢复和发展。在广州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岭南三大家”的影响下,岭南诗派已蔚成风气,成为我国诗坛上的一个重要流派。陆丰诗坛在当政者热衷诗词创作的影响下,呈现极其活跃的状态。风气所及,形成了卢恩四兄弟以及叶熙召、叶祈鞉、郑雷震、郑奇炎等诗人群,其中康熙四年甲子范可楷著《寝瓿集》、《孤愤集》、《石帆纪略》;康熙辛酉科举人、苍溪知县郑雷震著《瀛江胜迹八咏》,康熙戊子科举人海阳教谕郑奇炎著《中酹集》。卢天遂著《集茧园》;卢恩著《东咸诗文集》;卢毓华著有《凤溪诗集》等。诗词著作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但他们对当时重大的社会矛盾大多采取回避的态度,多是咏景和酬赠之作,不仅思想性远不如上一代卢百炼诸人诗作,而且艺术性也相差甚远。

范可楷(约1644~1752),讳士润,字君弼,号草玄子。海丰县甲子所城(今属陆丰市)人。廪膳生员。康熙四年(1665),清政府强令东南沿海迁界,全家被迁拆后寄居陂洋龙潭时,作《石帆记略》三千余言。并著有《寝语集》、《孤愤集》等。乾隆十五年(1750)八月十四日夜,海上飓风大作,二帆石倒,进食亭倾。平时关心家乡名胜风物的耄耋老人范可楷闻之,倍感震惊,作《石帆倾倒》曰:“锡命君恩海样深,先公铭石志丹心。君恩万世终无没,帆石千秋岂有沉?不意一颓惊在昔,何堪再堕骇于今。并思宋帝蒙尘事,惹得后人感慨吟”。

张经 惠来县龙溪都船场乡(今隆江镇)人。清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进士,曾任吏部观政,康熙二十六年(1687) 受聘修纂《惠来县志》。作有《瀛岛归云》云:“不论江滨与石邻,高人到此便仙津。千年姓字公家物,亦辟鹤峰总一身”。

郑雷震 原籍惠来县澳头乡,后移居陆丰县甲子东北社。清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科举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授四川苍溪县知县,致仕后迁居甲子所城。晚年作《瀛江胜迹八咏》七绝八首。其中《甲石回澜》曰:“巨浸由来势激湍,凭高四望水漫漫。谁将六十岩前石,横列中流障急澜。”《潮分人水》曰:“南溟一望迥无垠,巨浪滔滔到海濆。消长由来潮有信,东西自此水平分”。

与此同期,大塘卢氏家族秉承先祖卢百炼雅好吟咏的余绪,族内读书风气浓厚,历代人才辈出。《卢氏族谱》谓:“其科甲之蝉联,官秩之荣显,或祀乡贤,或登史策。载之郡邑籍志者,昭昭在人耳目间矣。”至清康熙年间出了卢恩、卢毓华、卢天遂、卢秉才等4位诗人,名传遐迩。

卢恩(1653~1724),字东咸,号泽山。海丰大塘村人。是卢百炼之嫡孙,孝友天成,善于交际。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科乡试,中式二十名举人。至康熙五十年(1711)授广西梧州府怀集县知县。在任期间清正廉洁,勤敏谨慎;擒矿盗,绝苞苴,培士子,折疑狱。康熙五十七年奉旨行取特授兵部车驾司主政。其诗与乃祖大异其趣,对清廷忠心炯炯,期盼尤殷。其《九日逢晴》五律云:“夙抱为霖志,常怀捧日心。东篱甘露渥,北阙景云深。光霁开天地,明良际古今。登高凭眺望,万里觐纶音。”与同僚上司交酬,多作颂谀之辞。如《恭贺樊老夫子德政》、《和副戎登玄山塔观海原韵》、《九日陪总戒曾公元武山逢晴》等。生平吟作颇多,留传至今的诗词147首,是海陆丰历代先贤遗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其诗集记录了他从早年读书至参加科举考试,又至中年在怀集为地方官,直至晚年在家闲居的生活情景;是一部记录他人生轨迹的个人档案诗集。康熙三十五年(1696),他中式第二十名举人。翌年赴京参加会试,号房中作《春闱大雪》诗,将他参加第三场会试的情景勾勒出来,使人历历在目。诗曰:“构思射策笔如飞,降雪纷纷彻锁闱。”“谅是阳春多有脚,御恩争向凤池归”。这是一篇少见的描绘科举考场的诗篇,对研究封建时代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京考失败后他在仕途上时运不济,直至康熙五十年(1711)秋赴京参加吏部铨叙,被朝廷授为梧州府怀集知县。致仕后所描述的海防情况的诗词,反映了他与驻守碣石镇第六任总兵官曾成、第十四任总兵官游观光、第十五任总兵官陈良弼等交往的情谊,以及军队浴血奋战海洋的惨烈情景。如《吊陈领兵战胜伤铳以毙》、《九日陪总戒曾公登元武山逢晴》等,还有《贺曾总戎寿》:“细柳声华世所推,弘开玉帐拥旌旗”等诗篇,对了解当时碣石卫海防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据其《生平事实便览》所言,清康熙五十六年正月,他在怀集县知县任上,到肇庆拜谒老上司两广总督陈元龙。特作《人日舟泊端州》。不久在陈的力荐下,升任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但其诗亦有清新可读之处,对家乡多出人才颇多期望。如《过御史李石洲先生墓》诗:

芳草萋萋景色幽,名贤埋玉壮山邱。

魂依碧落亭犹在,碑印苍苔字尚留。

位列乌台寒棘木,诗传海国老松楸。

文章事业推前辈,后学谁为踵石洲。

与卢恩宗兄弟的卢天遂、卢秉才,俱是当时的知名诗人。卢天遂(?~1697),名秉藩,号卧庵。卢恩之孟兄。康熙二十六年丁卯科第十名举人,清涧县知县。长期寓居惠州。其《集茧园本艺》现仅遗传《送友》一首:“遥从望外想荆州,潇洒襟怀薄五侯。道义论交双古剑,经纶济世一孤舟。每嗟海国光风远,忽快石桥霁月留。古道燕台钟杰地,居然肥马与轻裘。”卢秉才,亦擅诗。卢恩有《步秉才弟菊花原韵》诗可证。族弟卢毓华(1667~),字秋航,号凤山。海丰县龙江都(今属惠来县)华清村人。康熙年间拔贡生。长期寓居惠州,为惠州诗社社员,著有《凤溪诗集》,留传至今的诗作约60首。其中《柳烟》曰:“不信长堤上,能消一夜枝。牵墙外浥露,折赠客穿泥。明月青山色,黄昏白练丝。遥知莺隐处,隔岸看人迷。”还有《过西湖题朝云墓》:“美人自古怨情孤,况复相逢似髯苏。薄命红颜曾换马,断肠青冢应归胡。还魂料在三春杏,化魄疑为十斛珠。晓拆江离来酌酒,明霞写影入西湖。”他在《惠州思家》诗中记述了他怀念家乡的思绪云:

飘瓦谁家落主恩,虚舟别岸失江村。

风尘面目从牛马,投俗姓名自吐吞。

明月撩眠长旅夜,秋风夹梦近乡园。

寄声肯许传消息,老屋荒溪甲子门。

十三

经过康熙中后期的休养生民政策,海陆丰民间经济经过多年的积累,有了丰厚的民间资本。于是产生强劲的生产力,境内出现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城乡经济呈现一派繁荣兴盛的局面。文化教育在经济的推动下,科举人才层出不穷。这一时期多属县学教谕(相当于县教育局长)、学院山长(校长)出身的诗人如:黄佳祥,字于乐,号逢奇。陆丰东海滘人。少勤学,敦行谊。雍正四年丙午科举人,授广西兴安县令。退休后主讲龙山书院;叶公俊,吉康都螺溪人,英德儒学;黄穆敖,号舟溪,坊廓都东海滘人。雍正七年己酉科举人,海康儒学;康熙晚年,陆丰诗坛较活跃的有驻守碣石镇总兵韩良卿、应上苑等外来军旅诗人。

韩良卿(?~1740),字省月。陕西甘州人,康熙五十一年武進士,授侍衛。乾隆二年九月,出任广东碣石镇第十八任总兵官。与海防同知应上苑等众幕僚一起登上玄武山瞭望南海,韩总戎兴致颇高地赋诗云:“碣石如蓬屿,临风思渺然。五台凌淼淼,万壑汇渊渊。帆影疾于鸟,蜃楼化作烟。越裳来使远,还与送朝天”(《碣石即景》)。

应上苑,江西宜黄人。康熙六十年辛丑科(1721)进士,雍正五年清远知县,上任期间顺应民意,颇受好评。雍正七年升任琼州知州。乾隆初年出任惠州府海防军民同知(即碣石镇同知)。此次随碣石总兵韩良卿登上玄武山望海览胜,应上苑亦步韵吟《碣石即景奉和韩镇台元韵》云:

碣石沧州远,炎方亦俨然。

弹冠宜学海,观水必临渊。

鱼浴扶桑日,云飞方丈烟。

南溟连碧落,人岂井中天。

十四

清雍正九年(1731),陆丰建县。最先以诗词反映陆丰新县城的诗人有佘圣言、庞屿、朱介圭、彭上拔。此时期,诗文创作由于严厉的文字检查和举报制度而受到扼制,不能自由表达心声。

佘圣言(1698~1744),字介侯,号畏斋。陆丰高田人。雍正元年癸卯科举人。翌年赴京会考成甲辰科联捷进士,授宗人府主事充玉牒纂修官。雍正五年30岁时辞官回家。乾隆七年(1742),应潮州金知府之聘出任韩山书院山长,为书院制定学约8条:“敦实行、崇经学、正文体、严课程、习声律、谨礼节、重友谊、戒轻薄。”任职5年,掌教有方,士子有成者多。虽耄年好学不倦,为人恬淡醇雅,耽吟咏,工书法,著有《眺远楼诗集》。其《陆丰城邸初春》诗,抒发了自己的志向抱负和反映了东海滘初建县城时面貌。诗云:

放眼乾坤外,幽栖独任真。素餐实我耻,饮水是君仁。

旭日喧南服,凄风起北尘。山城呼万岁,草木亦知春。

庞屿(1696~1751),字石洲,广西陆川县人。雍正元年拔贡,四年举人(亚元)。历任广东镇平、归善等县知县,广州知府,惠潮嘉兵备道按察使司副使,两广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官至两广布政使、中议大夫。著有《颇亭》、《景轩》、《颇景轩》三部诗集。名入《广西古代诗词史》。乾隆初年,出任惠潮嘉巡道,经常下乡视察新建的陆丰县城。对陆丰新县的风光民俗,歌舞升平的繁荣气象,深有所触,赋有《陆丰道中》:

海滘连城堞,新丰鸡犬多。翠屏团绿野,虹影锁清波。

鱼网勤于织,薯苗重似禾。停骖还问俗,尤欲听弦歌。

彭上拔,字东樵,号越秀。陆丰吉康都(今属陆河)人,乃潮州刺史彭延年之后裔。清雍正三年(1725)乙巳科举人,授会同训导。读书善属文,试童子试时,阮明府得其文大加叹赏,冠一军以国士器之。著作甚丰,有《鹰顶山房集》、《祗今集》、《漫兴集》等数种诗文篇行世。是海陆丰唯一有诗作选刊于清代《粤东诗海》的客家著名诗人。有《雪晴集龙山寺分赋》、《寄友人》、《朝云墓》诸诗存世。其《邑城口占》一诗,写得晓畅自然,运典自如,将新县城东海滘的山水人文写得极有特色:

斗城谁道仅弹丸,三百里余地正宽。

岭表从今推保障,陆安自昔志奇观。

云开叠嶂莲花翠,日映洪涛塔影寒。

试上龙山遥放眼,海天无际好鹏抟。

他任会同训导时,在外任教职多年,诗名蜚声岭南。一次返家探亲路过惠州,与当地诗友游玩西湖名胜,题有《鹤峰怀古》诗云:“一峰依旧郁崔巍,生面曾从学士开。山月自孤人去后,江风谁引鹤归来?吟诗习气何能扫,恋阙心情定不灰。德有邻堂堂下过,荔枝时节重低徊。”

他还有一首《还家》诗亦属佳作。诗云:“一路逢人说故山,乡音杂逻往来间。连村腊酒贫居近,绕屋梅花久客还。儿女债多聊抚手,江邦风美好开颜。重看紫翠浮鹰顶,待我应教早闭关。”全诗清新别致,乡士气息深厚。表达了他热爱家乡草木的深厚感情。

十五

乾隆初年,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海陆丰两县正处于繁荣上升时期。惠州府各县兴起了编修县志的热潮。在修志过程中,涌现了不少诗人学者。乾隆十年,正当陆丰建县十四年之际,陆丰知县王之正亦组织举人沈展才、贡生章朝赓等文士编篡《陆丰县志》。这时期,海陆丰诗词创作进入新的繁荣时期,一种清新晓畅、吸收民歌营养的文人竹枝词开始出现,流传于粤东等沿海地区。文人竹枝词,广泛运用赋比兴手法,描写各地民间风土人情,富有活力和乡士气息。正是在恩贡生章朝赓等的提倡下,文人竹枝词传播于士林学子,影响了晚清海陆丰诗坛风气。连多次路经海陆丰的潮阳知县李文藻,以及出差海陆丰盐场的两广盐运使朱介圭等外来诗人,亦都喜欢创作文人竹枝词,其所描摹的海陆丰社会境况及名胜风光的诗作,俱带有传统竹枝词的风味。

沈展才,字其昂。坊廓都石头村(今陆丰市)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科举人,截选知县,嘉应州学正;是沈龙震三弟沈龙雯之孙,曾参与《陆丰县志》的编撰。其《瀛洲石》将甲子待渡山瀛洲石描绘得颇有灵性诗曰:“一洲有一情,一石有一趣。游历乎其间,挥毫堪作记。东南大江中,粼粼似排砌。屈指十八端,因名为学士。磐磴通地脉,茫茫不可纪。鲛人多出没,鱼龙常鼓吹。骚客时登临,仙都想如此。有日侍经筵,点头若欲语。”

章朝赓,字碧江,号夔斋。陆丰县坊廓都人,乾隆元年丙辰科恩贡生。候选教谕,《陆丰县志》分纂。一次他到海丰县石塘都虎山村茶乡作客,写下了《虎山竹枝词》三首,是目前所见到的海陆丰最早的竹枝词。全诗清新晓畅,给当地诗坛注入了一股新鲜活泼的诗风。全诗记述了虎山一带风物和山民种茶的生活情景。诗曰:

带雾披云尽日耕,归来少妇把樽倾。

生姜苦笋山中味,还有新锄黄芋羹。

重关复嶂路萦回,绕树烟云扫不开。

手执竹筐踏歌至,家家皆为采茶来。

试汲清泉煮嫩芽,清香隐约细如花。

九龙峰上多灵草,不及虎山第一茶。

朱介圭,字奕韩。江苏苏州长洲人。乾隆八年(1743),由惠州知府调任潮州知府,寻升两广盐运使。翌年,巡察海陆丰石桥等沿海盐场。期间在顺天癸卯举人陆丰知县王之正及当地文人的陪同下,参观了碣石、甲子、东海滘、乌坎、潭西等八处名胜景观。爱好风雅的他,应知县王之正之邀,对八景一一定名,当场题咏五律诗八首。并被编入当时正在编辑的《陆丰县志?艺文志》。如:

细草铺柔绿,芳洲媚早春。著花如布锦,衬席更成茵。

雅称纫香佩,遥怜拾翠人。忘机来白鹭,点缀自清新。

(《洛洲芳草》)

凭高俯巨壑,潋滟欲浮空。烟岛朱栏外,神山翠霭中。

荡云封蜃穴,浴日晃鲛宫。舶贾帆樯远,波平任好风。

(《碣台观海》)

李文藻(1730~1778),字素伯,号南涧。山东益都人。自幼天资聪颖,乡试以第二名中举人,受到主考官钱大昕的赞赏。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长期在岭南任职,官至桂林府同知。与纪晓岚、黎简等著名诗人结下深交。著《岭南诗集》。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1773~1776)任潮阳知县期间,因公多次往返省城,均在羊蹄岭麓翦翠庵住宿,在墙壁上题下《羊蹄岭》、《别翦翠庵》等10多首诗篇。其《翦翠庵》诗曰:“翦翠是谁名? 缘崖得化城。……小憩僧堪话,频来犬亦迎。轻装困沾湿,高阁夕阳横。”

由于多次往返省城路过羊蹄岭,夜晚多歇宿于翦翠庵中,他对羊蹄岭和翦翠庵有着特殊的感情。一次,寺僧悦生和尚抄录了他过去所撰的题壁诗十余首,全部予以步韵和诗。并出示给他审阅,他感到很高兴,当即在诗笺后面题写了一首长诗,称赞了翦翠庵和尚能够爱惜文化。他虽是潮阳知县,但与海陆丰文人结下深厚的情谊,且对海陆丰山水情有独钟,写下了不少赞许的诗词。他与陆丰甲秀书院山长张凤锵举人的诗风相近,与海丰县吏史云亭、翦翠庵僧悦生惺惺相惜,结为诗友,时相煮茗唱和,燃烛论诗。并多次接受张凤锵的邀请,到甲子刘氏书馆等私塾访问,与当地学子讨论学问。其《题甲子所刘氏书馆》两首歌颂了甲子的山海风光,借以表达他对张凤锵等诗友的深厚感情。诗曰:

且住为佳耳,开颜逆旅中。绪风生邃户,寒雨散遥空。

石学群峰秀,花能十月红。故人携榼至,相与问诗筒。

(之一)

甲子门何在?流传史册间。欲看城外海,更上屋头山。

日落千帆集,时平百雉闲。无端感兴废,览表近通阛。

(之二)

其《陆丰城南作》诗,反映了他路经陆丰县城时,望见沿路上到处是逃荒的人群。得知当地农民虽终日辛勤劳作,却因天旱苗枯遭致饥荒,迫使人们不得不携家出走。表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的人道主义情怀。故此,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农民的同情心理:

夫把锄镰妇饷餐,稷苗三寸麦芒干。

只轮车子辚辚过,都作山东道上看。

此诗继承了唐宋以来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句句皆诗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题材也触及了农村下层百姓的现实状况,读之使人心灵震颤。其时,粤东诗词界兴起富有地方风味的文人竹枝词,他与张凤锵都提倡这种清新活泼的诗风。所撰竹枝词《草庵》饶有民歌情调:“鹅埠西边长蓢塘,云来如墨树苍凉。迎头一阵蓑蓑雨,才转山坳又夕阳。”在表现艺术方面,他博采众长,力求变化,风格形式多样;就体裁而言,古风、乐府、近体、竹枝词等众体皆备;语言方面,他反对涂饰,力求质朴,叙事功能强,用通俗朴素的语言,把诗歌写的清新流畅,含蕴深刻;突破了历来以言志、缘情为主的传统。因此深受著名学者钱大昕的评赞。称林文藻“过岭后,治公事日不暇给,而诗益工,邮亭僧院信笔留题,虽舆隶皆知为才子也。”并称其诗作 “皆自摅所见,不傍人门户。” 他居官事必躬亲,政绩卓著;以精明强干、体恤民情著称。

自此,《竹枝词》这种独具风土民情、富有活力和乡士气息的诗风,在海陆丰诗坛中得到广泛继承和传播,直至清光绪年间最为兴盛流行。并被当时海陆丰文人所推崇,作为诗词比赛规定的样式,屡次举行竹枝词的诗会比赛。其中在过渡时期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陆丰沈肇邦举人。

沈肇邦,号龙山。陆丰县城新墟人。家贫自少奋学不辍,诗文雄胆有魄力,肄业于龙山书院。清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科举人,任直隶沙河县知县,甚有能声。尤喜《竹枝词》的创作。其仅遗的《竹枝词·龙山观剧》以姑嫂对话的口气写出,全诗轻灵通俗如口语:

手挥粉汗上龙山,观剧榕荫暑气残。

细语小姑须解事,莫移高处惹人看。

十六

清乾嘉年间,中国诗坛又出现拟古主义的倾向,沈德潜主“格调”说,袁枚主“性灵”说。而海陆丰诗人大都能摆脱两派的影响,沿着张九龄以来逐渐形成的岭南诗派所提倡的“雄直”诗风发展。乾隆七年(1742),陆丰知县陈冠世于金龙山南麓建龙山书院,聘请东海滘举人黄佳祥、彭衍台等名师掌教,主讲八股文。自此陆邑俊才,科第蝉联,人文蔚起,一时称盛。陆丰诗坛既有吉康都彭名史、彭如干、彭如愧三父子及叶昌、叶开兄弟等客家诗人;又有刘玉磻、张凤锵、梁国任、张光栋等福佬举子诗人;也有驻守碣石卫的张瑀之、刘焕文等军旅诗人。

彭名史(1697~?),字启伟,号朴庵;府学廪膳生,吉康都五云峒(今属揭西县)人。雍正十年壬子科举人。历任惠来、广州、顺德教谕及云南省江川县知县。以四子如干贵,授诰赠中宪大夫(四品顶带)。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培养七子成才,其中尤以第二、四两子出色,全家获得三举人一进士的赫赫功名。

彭如槐(1725~1793),字晋园,号沃溪;彭名史长子。中式己卯科举人。敕授文林郎广州府副学、福建长乐县知县等职。二房长孙彭应燕官至端州知府;次孙彭应杰亦官至清河道台。彭家祖孙四代俱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使僻居在山内的五云峒彭氏按察第闻名遐迩。曾孙彭衍台,字伯纯,号雅南。道光十四年甲午科顺天乡试举人,选授惠来县儒教之职。曾任肇庆府教谕、四会县副学。致仕后返回陆丰县吉康都祖籍定居,被聘为书院掌教。至咸丰十一年(1861),陆丰知县徐云樵重修书院,聘请道光二十六年举人黄观澜(大安石寨人)为书院主讲,使圭山书院文风日盛,声名远播。

彭如干(1734~1803),字天培、洒湘,又字季良,号立斋。彭名史次子。陆丰县吉康都五云峒(今属揭西县)人。书法家,楷书端庄凝炼,具馆阁体。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如干与孪生胞兄彭如槐一起中式己卯科举人。如槐授福建长乐县知县。如干继续苦读,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登丙戍科进士,历任高州教谕、汝阳知县、南阳府同知、汝宁知府、开封府知府、黄河道道台;因治理黄河功迹昭著,升迁河南开许兵备道,加按察衔,授中宪大夫。他曾于23岁时与惠来县葵阳举人邬士煌先后受聘到碣石大塘“漱芳斋”卢氏私塾任教。至清乾隆二十四年,他欲赴广州参加乡试,临别《赋赠诸弟子诗》曰:

自古光阴一转轮,人生切勿误青春。

两丸轻掷旧庸俗,六籍勤修迈等伦。

矢志功名须策励,留心文艺莫因循。

临岐执袂难分处,顿觉殷勤诲汝谆。

此诗以卢氏先祖卢锻等科举成名的事迹,激励“漱芳斋”诸弟子要珍惜光阴,互相鞭策,勤于学业,不辞艰难地钻研六经;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超越同辈,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

邬士煌(?~1788),广东惠来县举人。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三年(1783~1788)历任东流县、繁昌县知县。他继彭如干之后受聘到碣石大塘卢氏私塾任教。当他出任安徽省东流县知县离别“漱芳斋”之际,亦题有《留别漱芳斋诸弟子》诗曰:“数载登龙此日还,殷勤长忆别离间。南风香瓣烟绕座,北海清樽绿照颜。谊洽栖鸯非棘木,情深攻玉爱他仙。皋床暂隔东西席,云树苍苍拥远关。”

张凤锵(1743~1812),石帆都甲子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71)辛卯科举人,潮阳教谕。后辞官回乡。清嘉庆十年(1805年),省按察使吴俊、两广总督那彦成,先后到甲子视察;与当地士绅殷户一起捐资,倡建甲秀书院于甲子北门内擎天石畔,至嘉庆十二年(1807)冬书院落成。由张凤锵主掌甲秀书院山长。张凤锵平生淡泊明志,喜作诗文,著有《甲子乘》、《诗文手稿》、《诗谜手稿》等。曾与乾隆五十三年(1788)戊申科举人梁国任一起登上待渡山,瞻仰范良臣迎接宋王朝君臣的古迹,与其吟咏《宋帝亭怀古》同题唱和诗云:

宋朝易祚主南奔,丁丑移居甲子门。一日山椒宜暂驻,千年石壁像犹存。潮悲尚带孤臣泪,日冷空留少帝魂。最是荒凉凄绝处,鹧鸪声里度黄昏。(张凤锵)

更无左袒运重开,三百余年宋祚灰。航海尚惊沙漠去,移舟空向甲子来。金戈渡海终难振,玉带沉波竟不回。欲吊遗踪何处是,孤亭隐隐傍山隈。(梁国任)

十七

道光年间,外衅复起,英、法、荷兰、葡萄牙等西方国家倚仗其坚舰利炮,不但掩护本国的不法商船走私鸦片,而且横行南海,不时炮轰沿海炮台。陆丰县地处粤东海防要塞,自然首当其冲,从此海防形势日趋紧张。道光十五年(1835)10月,邓廷桢升任两广总督,配合钦差大臣林则徐严禁鸦片。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林则徐赴广州督责有司加强广东的海防事务;曾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陪同下,一路视察粤东沿海戍防设施来到碣石镇海防区。并深入到其辖区的海丰遮浪炮台等筹划防守要务,指示当地戌军要整饬工事,严密设防,使碣石镇防区全体官兵深受鼓舞。故此,海陆丰沿海炮台一方面加强布防,组织水兵、义勇积极备战;一方面加强查缉海上来往船只,杜绝防守漏洞。地处碣石湾口的浅澳炮台与对岸石狮头炮台的军民在海面上截击了一艘英国鸦片船,并将烟贩和鸦片解赴广州。林则徐为表彰碣石卫军民的爱国行动,题写“水德灵长”和“沧海风波”两匾,分别挂于碣石镇附近的寺庙。与此同期,外地许多著名诗人莅临陆丰县。他们或因公务需要,前来巡视海边防;或因体察民情,前来采风;或因慕游古迹,前来参观名胜。其中既有声名卓著的人物朱珪、尹秉绶、阮元、仪克中等。他们在《知足斋诗集》、《留春草堂诗抄》和《赏雨茅屋詩集》、《剑光楼词》、《双砚斋诗钞》等诗集中留下其踏足海陆丰的经历。

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盘陀居士。北京大兴人。乾隆十三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帝之老师。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晋太子太傅。书法善隶书。著有《知足斋诗集》20卷,由其门生阮元辑成。乾隆六十年(1795),时任两广总督的朱珪代表朝廷前往陆丰表旌百岁老寿星彭一猷等。陆丰县城时天色已晚,遂歇息于东海驿馆。其《陆丰》一诗,善于铺排叙事,善用典故;记述了陆丰的历史根源和地理位置曰:“陆丰分海丰,本自东海滘。南通碣石镇,東接甲子澳。昔当宋元交,龙困犹一掉。韪哉文陆张,力尽死不挠。手浴虞渊轮,耿取岀反照。魯阳戈岂回,精卫血空漂。扶舆有正氣,浩歌激商调。败为肝纳演,成则力排奡。我行惠潮间,周咨动凭吊。英风五百年,一发鸾鹤啸。”翌日,在陆丰县府摆设盛大的寿宴上,他写了《陆丰县百龄有三检讨彭一猷九十六岁耆民林丙进》诗,作为祝贺的寿礼:“陆丰多耄頤,奇算近海屋。彭老百龄贏,林翁九旬六。豈伊餐肉芝,自可傲材木。未遽地行仙,巳几天使独。重筵宴千叟,寿诞开四隩。人瑞符軒耆,風淳转骊陆。”彭一猷,吉康都(今揭西县五云峒)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科中式第一名副榜,经恩准参加丁末科会试,钦赐翰林院检讨。他和林丙进是陆丰两位年高德昭的耆老。朱珪特地举办隆重的寿宴,同时表旌慰问了他们,各送木制金字题匾。

尹秉绶(1754~1815),字组拟,号墨卿、默斋,福建汀洲人。清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嘉庆四年(1799)出任惠州知府,重教兴文,关心时务,倾听民意。人称贤太守。善书,兼喜绘画、篆刻,亦工诗文。著有《留春草堂诗抄》。《清史列传》谓:“秉绶工八分隶。”《国朝先正事略》谓其“隶书愈大愈见其佳,有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南伊北邓”。所作文采焕发,风流蕴籍;嘉庆六年,到海陆丰等属县采风闻俗。抵达碣石卫城时,台风刚刚过去,海面上浮漾着很多海盗船的残骸。尹知府在僚属的陪同下,登上了碣石炮台,环览城外夕阳西下的南海和海岸景色,题下了《碣石同袁香亭司马树登炮台》诗云:

云外高台倚碧岑,夕阳人散古榕荫。

长官略识三仓字,石丈疑横百衲琴。

方卦卤田通海气,如绳战舰划天心。

麻姑将酒酬方伯,一夜鲸鲵卷浪沉。

阮元(1764~1849)字伯元、文达,号云台,扬州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任浙江巡抚,湖广、两广总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清代嘉庆、道光间名臣。他学问渊博,在经学、方志、金石学及诗词方面都有很高造诣。著述颇丰,有《经室诗录》等诗文集。被尊为一代文宗。嘉庆二十二年至道光六年(1817~1826),阮元出任两广总督,主张对英政策要采取强硬态度。只允许英国商船贸易,而不允许英舰来华。道光五年(1825)冬,阮元巡视海边防,到海丰县检阅碣石镇水师和步军。并站在玄武山上用望远镜瞭望碣石港地理形势。晚赋《道光乙酉仲冬望日,阅碣石镇水陆兵,全海肃清,夜看海月》长诗曰:“我看月圆几百回,何曾看月海上来。也曾两度涉沧海,月黑水深云不开。碣石南边无石处,再欲南行行不去。楼船直跋岸根来,马足惊溅浪花驻。……今夜天空水亦澄,昔年氛恶常侵月。风件曾令交阯平,水仙终在温州灭。漫言清晏不杨波,一万犀军还荷戈。日当盈处常愁缺,如此沧州傲若何?”

此诗关注现实, 独抒怀抱;借咏海月为题,表达了他一贯重视和加强海防建设的理念。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作为肩负一方安全的封疆大吏,他一贯重视引进西洋诸国的科技理论和防御武器的战略思想,为碣石镇防军配备火炮、望远镜等西方先进武器。力促手下将领要励兵秣马,枕戈待命。从其同时所赋的《望远镜中望月歌》,就可看出他对西方天文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诗曰:“天球地球同一圆,风刚气紧成盘旋。阴冰阳火割向背,惟仗日轮相近天。别有一球名曰月,影借曝光作盈阙。广寒玉兔尽空谈,搔首问天此何物?吾思此亦地球耳,暗者为山明者水。舟楫应行大海中,人民也在千山里。昼夜当分十五日,我见月食彼日食。若从月里望地球,也成明月金波色。邹衍善谈切勿空,吾有五尺窥天筒。能见月光深浅白,能见曝光不射红。……吾从四十万里外,多加明月三分秋。”

林飞鹤(1783~1841),名昭长,又名寿;号友松。陆丰坊廓都霞绕村人。幼读诗书,聪慧敏锐,擅书法诗联。二十二岁时在惠州府考取秀才。然后三次到穗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终于在嘉庆六年(1801)与同乡黄景材一起中式辛酉科举人。期间曾在甲子博社乡的墨稼山房教过书;现“墨稼山房”四字就是他题匾的。至嘉庆二十二年(1817)京试考中进士,授职翰林院任咸安宫教习,授教太子三年。后调任肇庆府教授。退休后在家乡改革蕃茨种植技术。即将过去以薯块为种的方法,改变为薯藤苗种植;既使耕种时间缩短,又减少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其生平诗作已失轶。所遗留的元宵联曰:“元宵灯,灯焕彩,彩缀霞绕锦绣;新春酒,酒清香,香呈麟趾文章”。又赠文翰仲房联曰:“欹枕常怀山水乐;啣杯尚爱子孙贤。”故从其联作技巧可看出其作诗才华。

道光中叶,梅陇归丰林氏富甲海邑,族中出了林光远、林光昶等诗人。其中老三林光昶(?~1877),字希唐,号巢林老人。人称博士。平生不喜功名,性耽吟咏,远宗唐音,近惟喜杨升庵、王渔洋及岭南三大家。名诗人林昉开对其极为推崇,谓其诗“置诸中州集中,当在庭筠秉文之列。”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仲夏,筑屋于梅屏山下,号“巢林别墅”,并有跋云“山攒屋角,牖拓墙腰,数竿绿竹,几本红蕉,每当五两风清,二分月朗,花影浸庭,帘波匝地,新诗甫罢,旧雨忽来,怀酒论文,鄙怀尽去……”与忘年吟友叶贻谷(字觉庵)、彭砚农及子侄辈林兆璜(字谓东)等同仁结“芍药吟社”,平时分笺酬韵,提倡风雅,自得其乐。他喜欢出游海陆丰名胜和庵寺,多次往返碣石卫城。一次路经东海滘至金厢观音岭时,虔诚地拜谒了水月宫。其《玄山路上题水月宫》曰:“果然大海有潮音,呗清鱼山境邃深。怪石俯蹲驱海若,芙蓉削秀壮云林。菩提入证僧无碍,贝叶留播客乍临。莫怪行人多额颂,坦途一径便黄金”。

十八

这时期地处偏僻的陆丰五云峒,成为客家诗人辈出的地方。此地据传常有五色彩云升腾而起,且山多峡谷洞穴,故称五云峒,为彭氏家族聚居之地。不仅文化风气浓厚,科第扬名,而且诗风蔚起。嘉庆年间,他们兴起一股《五云八景》山水诗创作,相互切磋诗艺。其中诗声夙著者有岁贡彭凤翔,举人彭少颕,训导彭凤文,举人彭衍台等宗亲。彭凤翔,雍正五年(1727)贡生,在山区过着耕读传家的生活。有《軒居闲咏》写出了他悠闲的心绪云:“当前树色浓如许,以外山光翠欲分,差喜居闲多雅趣,一炉香爇自氤氲”。其《五云八景》第一首《鸡峰春色》云:“嵯峨孤耸逼空寒,羨尔天鸡仔细看”、“不是春光凝此境,遥青那得献群峦”,将家乡动人景色描摹毫下,读后令人神往。至咸丰年间,尚有彭少穎、彭奎光、彭衍墀、彭鸿烈、彭天锡、彭泉等五云籍诗人,赓续雅音,誉满陆丰县。

彭衍台(1800~?)字伯纯,人号雅南先生。进士彭如干长孙,监生。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科顺天府乡试举人,选授惠来县教谕之职。曾任肇庆府教谕、四会县副学,勅授正七品文林郎。致仕后没有回出生地河南彭府,而是返回祖籍陆丰县吉康都五云峒定居。被聘为陆丰县城圭山书院掌教。家居期间题祖祠《虎岩祠》曰:“蒸尝时奉令低徊,於穆祠依碧岫隈。谡谡松涛无叶坠,娟娟笑日有香来。气清檐隙蛛丝净,脉活堂基虎眼开。比似秦王求剑处,岩名堪共擅崔巍。”五云峒有“鸡峰春色”、“虎岩秋色”、“雪嶂横云”、“水漈飞瀑”、“花潭垂钓”、“枫林听樵”、“平野深耕”、“长溪新涨”等八景。他的《五云八景并序》写得很精彩,当地文人每每对外来旅游者动情朗诵,流传至今。其序文以骈文写道:“五云洞者,吾乡名也。距邑百五十里之远,水绕山环;聚族一千馀家有奇,星罗棋布。……招隐能来,奚事远寻桂麓;捕鱼倘入,何须浪觅桃源。爰有昔人,独存真契;支筇携屐,剔穴搜岩。将溪山逐为细言,即闻见标为八景。……余万里言归,渐洗风尘肮脏;半年小住,历形邱壑逍遥。但知揽挹清辉,偏衔屐齿;敢道呼吸灵气,迭耸吟肩。色绘声摹,侭可娱情砚北;耳谋目接,洵为增价徼南。所期箎随埙奏,句成不愧惠连;瑟并琴和,咏着无惭小阮。少长咸吟集兰亭,俊秀不罚依金谷……”其中第一景《鸡峰春色》题曰:“疑是天阊唤晓鸡,尖峰秀色下田畦。千枚黛染朝星落,一笔丹描夕照低。绎缀高冠礼簇簇,碧添傍翼草萋萋。烟新岚活容支颊,恰欲登楼鸟乱啼。”第八景《长溪新涨》题曰:“山溪十里曲而长,春涨方新试细量。昨钓垂竿犹远石,今游携屐欲平梁。百重泉不遮危嶂,三两人多上夜航。最喜近遥家水侧,坚堤笑筑占高岗。”

彭奎光 陆丰县吉康都五云洞(今属揭西县)人。亦有《和五云八景原韵并引》诗八首。序曰:“原夫山围旷野,地僻灵区。十里青苍,上下浮岚交映;一泓清浅,东西平壤遥连。即此一邱一壑,不乏高人;当其乐水乐山,足饶真赏。涉巘降原之下,摛华掞藻之英,所谓抚佳境而流连,招同人而吟咏者也。溯此赋成八景,竹林之盛亊,争传迄今;律擬八音,金石之清商,迭奏□□。诵锦囊之佳句,云里生辉;展摩诘之鸿才,洞中有画。非独嫓原唱,而骚壇竞爽;允宜登大雅,而岩壑弥光。惟是调古音希,曲高和寡。兄诚灵运,弟傀惠连。但拾芬慧於齿牙,适符春草池塘之咏;幸炙光仪於风雅,不揣巴人下里之歌。如命强为步韵,仰期大加挥斤。其中有步韵唱和前辈宗亲彭衍台《鸡峰春色》云:“高擬仙山见日鸡,飞来不下万千畦。昂冠黛染层霄近,铦距锋凌列岫低。细水活烟痕栩栩,新晴薰草色萋萋。寻芳人爱岩光晓,历乱莺声任意啼。”此诗将五云峒鸡峰山的高峻和春色描摹得色彩缤纷,与举人彭衍台的同题诗有异曲同工之美。

参考文献:

1、杨永可、叶良方(执行主编)《汕尾古今诗词选》(1997年2月三联书店);

2、叶良方《海陆丰诗词史话》香港成达出版社2011年12月;

3、乾隆版《海丰县志》、乾隆版《陆丰县志》、嘉靖版《惠州府志》光绪版《惠州府志》等;

4、《岭南历代诗选》、《历代名人入粤诗选》、《岭南历代词选》等。

5、吴定球、李明华、何志文、严一超等先生以及卢时杰、马毓英、薛叙谋、杨永、余少南等先生提供的有关资料。

6、清乾隆甲子举人张凤锵《甲子乘·艺文》。

7、邹永祥、吴定球《惠州艺文志》;

8、揭阳市彭全民《虎岩诗词选》。

勘误:上期卢锻图误植为其孙卢恩之像。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