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大 | 中 | 小
卢勉吾搜集整理
华侨巨子卢文仪先生(1865至1943)出生于广东省陆丰县桥冲乡大塘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少失父母,为其伯父收养。伯父看其活泼聪慧,曾让他上了几年私塾,使他粗识文字,及长与其伯父、堂兄弟等在家乡务农,成年累月的干活,仍入不敷出,饥寒交迫,负债借贷以度岁月。这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并大量掠夺我国的劳动力,1884年,十九岁的卢文仪先生也卖身到印尼日里地方与资本家种植烟草,做了三年仅供食宿的苦工,才脱离了资本家的制约而自谋生计。这时其舅父为印尼荷属工头,他看到文仪先生是个有为青年,便资助他到英属马来亚鲁乃埠地区经营商业并送其婢女与他为妻。文仪夫妇皆出身贫寒,他们同心合力,克勤克俭、矢志经商,生意逐渐得以发展,积蓄了部分资本,转为经营实业:如租赁园地,种植木薯,饲养猪畜等,获利颇丰,转而向英国殖民者购买荒地山坡万亩,种植橡胶。他经过细心研究,使用独特的耕作方法,如在山地斜坡地方,按一定距离,挖掘横沟以贮存雨水及冲积泥土,使土地湿润而且肥沃,这样橡胶树生长快、橡胶乳量多质量好。这时他雇用橡胶工人数千、成为马来亚橡胶业有名之实业家。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各帝国主义大肆抢购战略用品橡胶,胶价暴涨,卢文仪先生此时出卖橡胶,获利巨大,资本迅速膨涨,一举而富甲于鲁乃埠。随着资本的雄厚,他又在槟城地区投资地产业、建筑业,拥有大量的房地产,单商店就有四百余间,地租收入也是一大财源,于是又成为槟城巨富之一。财丰而位高,他被称为大头家,并为我惠州属旅居马来亚之同乡会选举为会长。
卢文仪先生乐善好施,在发迹之后,对失业、生活无着、饥饿者的痛苦,深表同情,所以他曾在鲁乃埠,在他的居住地方设立免费食堂,凡失业三餐无着者,可到食堂免费就食;又设施棺处,凡贫苦死而不得殓葬者,可向其施棺处领取棺木及若干埋葬费,使死者能收殓入土,凡此善举为当地华侨所称颂。
卢文仪先生对家乡的慈善、公益、文教、福利等事业也热情关心。他于1924年汇回巨款在大塘村建设河岸大水闸,挖开新河道直通大塘村,又在大塘村建设市场,共有商店六十间,占地百亩,使大塘村面貌一新,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为陆丰农村增彩添色。随后又派其秘书卢乾初回陆丰与县府商谋举办森林公益会,出资植树造林,并用其收益兴办陆丰教育事业,拟先在碣石、金厢等地试办,然后推广全县。他了解大塘村沿河诸村落的河边水稻田地,时受卤潮威胁,往往十年三收,他做出规划准备从桥冲山至望尧村前三十余里河岸,建筑为水泥石堤,以防御卤潮而保障岸内的稻田。这两件事情将要着手兴办时,因国内形势动乱,以致这件工作未有施行。一九二七年之后,我省连年年成不景,陆丰更是时艰岁荒,卢文仪先生每年都从泰国购运大米回县,赈济灾民,救济办法有的寄托县政府办理;有的直接运到灾区发放。从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八年间,每年都运回大批大米与县政府施赈,县府也以赈米煮粥在红学广场(现在的县粮管所内)设立施粥站救济灾民,尤其是一九三八年,我省发生饥荒,粮价暴涨,饿殍遍野,卢文仪先生运回大宗大米到我县和汕头地区救济饥民,又捐赠款项与碣石信登善堂为施棺之用,善堂送给卢文仪“乐善可风”四个金字大匾,以表其善行。卢文仪一生不忘家乡公益事业,晚年信念更笃。一九四○年特邀请我县曾留法学者马斯臧先生(一九二九年是陆丰县龙山中学校长,一九三○年至一九三一年任陆丰县教育局长,曾惨编过我县县志)到马来亚槟城其家里,商讨开发陆丰县资源、开办公益事业的计划,可惜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马来亚沦于日手,其时到处烽烟遍地、战火纷飞,而卢文仪先生和马斯臧先生也竟于一九四三年先后逝世,其于家乡的建设计划,竟告落空。
日寇投降后,卢文仪先生两个儿子卢良山(一九○六年至一九八一年)卢佛养(一九一一年生)继承父业,奋发图强,锐意经营,在马来亚的产业资财,更为膨大发展,卢良山先生是槟城光华日报董事长,惠州旅马来亚同乡会主席;卢佛养先生是英国剑桥大学硕士,英联邦太平洋绅士,并曾是马来亚羽毛球选手。兄弟两人对当地华侨及家乡福利公益事业,也常解囊捐助,热心贡献。他们时时汇款回大塘村举办社会福利事业,如移坟上山,建筑义冢,兴办学校教育等。前年(一九八五年),良山先生遗孀和佛养先生叔嫂两人共乐捐人民币四十万元,在大塘衬兴建一所全新小学校,占地四十亩,楼房五大座,其中包括教室二十四间,办公厅、食堂、宿舍、礼堂俱全。卢文仪先生及其后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情帮助家乡建设之壮举,深为我县人民所称颂、怀念。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