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大 | 中 | 小
马声达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了《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驱逐日寇出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通电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全国人民热烈响应,纷纷组织抗日人民武装奋起抗战,狠狠地打击敌人。同时各种文化艺术宣传活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宣传抗日救国,动员人民起来,赶走日本侵略者。陆丰县抗日时期的话剧宣传活动,也在此时兴起和发展了起来。
一九三八年,陆丰县府委任本县人郑道之先生担任教育科长,据说他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此时正当年富力强,在我县文化教育界负有盛名。他任职后适应形势需要组织了青年抗敌会,当时我是会员之一。青抗会开展了抗日救国的话剧宣传活动,曾在县城和大安等地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最后一计》等话剧,在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中起过积极的作用。可是这时的政府已有《限制异党活动法》的下达,至一九三九年年头,青抗会的活动已受到种种限制,以致最后停止了活动。
九月间,海丰微明剧团来我县县城演出了三场,上演了两个大型剧《凤凰城》、《雷雨》和四个独幕剧《重逢》、《三江好》、《最后一计》(一个剧名忘记)。这三场演出,不但打破了陆丰剧坛将近一年的沉寂局面,而且带来了男女同台演出的风气。
微明剧团来我县演出后不久,县城青年郑建文同志(共产党员)在韶关的省党政军干训团结业回来担任“陆丰县政指导员”,并兼任县抗战动员委员会直属工作团”(简称直工团)团长职务。他到任后便和地下党县委组织部的陈编同志取得联系,组织“直工团”。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指派粤编、庄岐洲等同志到该团支持郑建文筹备工作,团部设在新关岳庙(现在是东风小学宿舍大楼)后殿。在筹备的过程中,地下党又先后发展了五、六位党员做核心,于是大家都夜以继日的团结群众发展团员。
团员中多数是中小学教师,一部分是机关职员,还有少数的工、商、农等界的青年。大家的抗战情绪空前高涨,团员们都住宿在团部,每天早上四点钟集队出发晨呼,主要是高呼“反对醉生梦死的生活!”“枪口对外!”“坚持团结!”“一致抗日!”“抗战到底!”“与土同亡!”“打倒汉奸!”“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中间还插进歌咏活动,齐唱抗战歌曲。六点钟回团部学习,八点钟各自回家早餐。中午再集中排练话剧《钱奴与汉奸》、《乡长》、《盲哑恨》,《死里求生》等。晚上开会讨论工作,批评检讨;有时也请地方进步人士、学者讲解《大众哲学》、《历史唯物论》等著作。
团里的经济来源,我们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解囊乐捐。经费的支出主要是纸张,墨水,乌烟、石灰粉、灯火费等。我们当时都是新青年.没有嗜好习惯,有抽烟的草烟自备,我们的工作和学习都是紧张的,同时又是愉快的。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筹备工作。“直工团”于十一月五日这天正式成立。有县党政军的头目、各中、小学校长和各机关单位的代表参加,还有一些开明绅士临场。
晚上在真君社戏台上公演话剧。团里本来已有一个女团员陈佩琼,但因为她没有参加排练,没法参加演出,我们团成了一个“和尚班子”,而剧中需要的两个女角,只能是男扮女装了,可是观众出于民族仇恨,并不嫌弃“和尚班子”的枯燥无味,对每场演出都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演完每一场剧在闭幕的时候,歌咏队员们便列队在幕前合唱抗战歌曲,一方面作为动员抗战宣传,另一方面又可以安定观众情绪,便于幕后准备,合唱歌曲主要有《义勇军进行曲》、《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枪口对外》、《流亡三部曲》、《打杀汉奸》、《打回老家去》、《延水谣》等。
演出结束后,团长的家里送来两担夜粥。以后每次在县城演出,这餐夜粥的慰劳都成了郑沧合的义务(沧合是团长的父亲经商的店号)。
“直工团”成立后,队伍不断扩大,特别是女团员又增加了女校校长朱慧和龙山中学女生马玉端等人。这时我们一方面复习旧剧目并经常演出,一方面排练新剧目《反正》、《重逢》、,《三江好》、《不渡黄河》等。每场排练和演出时,女团员们都在认真地观看学习,并充当提示,为后来的直接参加演出打下基础。
一九三九年农历年底,市民、群众都忙于准备过年,而“直工团”的男女团员却紧张地进行排练,准备在大年初六日出发到东南区各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正月初三进行了彩排,结果是成功的。初四去向县长张化如拜年并募捐,同时还向一些地方绅士募捐,晚上再排练,这时,男女演员的演技都比较熟练了。
在彩排中,女角色都是新登台的,这几个女演员都是知识青年,平时生活在封建家庭里,而这次彩排却很成功:陈佩琼当时是一个少妇,在剧中扮演一个接近老年的农村妇女;女子小学校长朱慧,是个未婚姑娘,她扮演了《钱奴与汉奸》中的少妇角色;女中学生马玉端在《盲哑恨》中饰流浪的少女,其父是盲佬,由庄岐洲同志扮演,其兄是哑巴,由阮嗣贤同志扮演。在剧中,少女唱歌(演唱潮曲),哑子拉弦,盲佬哭诉流浪生活的悲惨与土地沦陷、家破人亡的离散情景。她每唱一段,盲佬解释一段,哑子在拉弦之后又愤怒地喊叫,他们几个都表演得十分逼真。
正月初六那天,七点半钟在“直工团”集中,行李与铺盖由演员自己背,只雇一名脚夫挑女演员的铺盖与小道具,步行向博美出发,至下午二时到达,午饭后稍事休息便分头工作。写壁标、绘漫画、街头宣传、布置舞台等。几个主要演员则联系当地镇公所和原青抗会青年。因为团里有一部分人员是县城知名绅士的儿女,到此后,当地有些青年、老年及各界人士都来招呼和接待。
演出地点在博美镇天后庙前的戏台上,广场宽阔,有足够容纳观众的场地。本来准备七点半开演,因为人流滚滚,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到,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时间延至八点钟才开幕,十一点演出结束。但观众经久不散,以为还要继续演出,直到全体演员卸了装、拆下布幕,人们才渐渐离去。十二点半在博美小学与当地的青年举行座谈会,直至一点半钟才散会休息。
次日(初七)早饭后,我们通过桥冲渡向碣石镇进发,下午一点钟到达。在碣石第四小学落脚,来接头的有碣石青年多人,四小校长××、碣石民教馆长吴载平等,我们派出了几个男女同志跟着吴馆长去募捐,当晚暂停演出,与碣石青年举行联欢会,八点半钟开始直至十二时散会。初八的凌晨四点半钟出动晨呼(女同志留队),到七点钟回来,早饭后仍然分头行动,完成各种宣传和装台任务。晚饭后五点半登台化装,八点钟开场演出。观众的情绪很高,整个晚上秩序井然。演到第二个独幕话剧《盲哑恨》时,台下观众受到了剧情的感染,对沦陷区人民的困难深表同情,有的还把纸票包住铜仙掷上舞台,这是群众爱国思想的表现。十一点半钟演出结束,观众也是经久不散,经我们谢幕后,并说明我们还要赴湖东、甲子等地去,观众们才肯散去。
初九日凌晨照样晨呼,七点钟早饭后准备出发,碣石许多青年都来送别,我们也列队向他们告别,开赴湖东,中午时到达,当晚住湖东小学。七点半演出至十一点钟结束。
十一,十二两天在甲子演出二场。十一日晚上,我们接到地下党的通知,县一中的新任校长抵县,县委要我们先派一人回城帮助接任校政。
甲子是郭坚同志的家乡,有思想觉悟较高的原青抗会青年来接待我们,演出时他们在观众中起着核心作用,整个晚上观众情绪很好。
十三日,我们又来到了南塘,这里也有一批青年朋友接待我们,还帮助我们借道具,布置宿舍,给我们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当晚在南塘小学面前的土墩上演出,群众的爱国情绪也很高涨,演出结束后又开了一个联欢会。
十四日,全体人员步行了六十多里地返回县城。由于过渡船的时间耽误,加上路途较长,回到陆城时已是万家灯火的时分了。
元霄节晚上,“直工团”的全体同志在团部门口的关岳庙戏台上与县城青年举行了盛大的联欢晚会,节目丰富多彩,有边演出文娱节目边自由发表意见的层次穿插进行,整个会场敲敲打打,谈谈演演,生动活泼,激起了县城青年们的抗战爱国热情,使抗日爱国的宣传活动效果更好。
十六日接到乌坎多长的邀请,十七日晚又在乌坎演出了一场,当天之行又增加了一个女演员林明珍女士。出于事前有约,正月二十五日又到潭阳(潭西)宣传演出了一场。
在这段时间里,从正月初六开始,“直工团”在县城的东、南、西各区乡连续活动了许多场次,每场演出和宣传活动都收到了令人满意的宣传效果。
龙山中学的新任校长是梁荫源,在地下党县委的指导下,他一到任便与“直工团”取得联系,党组织也及时派出四个同志去龙山工作:两人当职员,一人到师范读书,还有一人担任厨工。因此,“直工团”与龙山中学关系密切,后来又经组织决定,龙山中学聘请了郑建文同志作为高年级的军事教官。从此,联系就更加紧密了。
三月二十九日,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日,这一天,我们在国王庙演出,由于我们自编自演的《流浪者》需要好几个女角,龙山中学又派来两个女教师卢瑛和吴慧芝,以及一个女学生麦英来协助演出。这场演出后,我们便着手酝酿 “六·六”教师节大会演的准备工作了。
由龙山中学和“直工团”发起,召集了县城中小学负责人开会筹备,并公推了龙山中学教导主任林鹏江为正导演,由“直工团”主持剧务,择定的剧目是洪琛编写的反封建大型剧《五奎桥》。由于林鹏江主任的导演水平较高,这一场演出在艺术上较成功。后来,在县城又先后演出了三场。
“七·七”抗战三周年纪念日,我们在真君社戏台上演出了话剧《芦沟桥之战》、《不渡黄河》、《三江好》等剧目。演出以后,龙山中学校长梁荫源和“直工团”团长郑建文发动了本县党政军领导人筹备“陆丰县抗战剧团”的组织,经过两次筹备会议,确定于十月十日正式成立。这两次会议的会议记录,现仍保存在县文化局的展览室里。
陆丰话剧的发展,可以说在这一年中是较为繁荣的。当时的陆军县长是张化如,他比较开明、进步,在他任职期间,陆丰的抗战气氛很高涨。龙山中学在地下党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在“直工团”的发动和带领下,也积极参加话剧宣传活动,直至一九四一年春,话剧的宣传演出连续不断。
一九四一年三月底,县城一度沦陷,(时间只有三天)县域党、歇、军、法等机关都撤往河田。后来东海联防队最先返回县城,联防队受命扩大组织,改名为县联防大队。这支联防大队是依靠民众的力量组织起来的。中共陆丰地下党在沦陷前已派人打进去了,他们配合到逸乡镇开展发动工作并起核心作用,争取伪职人员,教育士兵,并在大队部里组织了一支“随军工作队”,队长由地下党员周树勋同志担任,队员共有三十多人,主要是由“直工团’’团员和龙山中学学生组成,庄岐洲、王镜清、郑干,郑学龄、朱耀庭、马毓英、奠强、陈佩琼(女)等都是“随军工作队”队员。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出街头墙报、墙标、漫画,还演出了许多街头剧,举办了几次联欢晚会,工作开展得很活跃。
时间不久,躲在山洞里的伪“指挥部”知道了这支县联防大队中的活动情况后很是害怕,他们先是限制了部队的给养,然后接收了这支大队,裁兵减饷,并把它改编为“挺进队”。环境恶化、形势急转直下,给“直工团”的工作和活动带来了巨大困难。
这一年夏末,县长易人,龙山中学校长调换,团长郑建文不久也返回韶关复学去了,“直工团”也暂停活动。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