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大 | 中 | 小
卓荣光
一、钱鼓舞的源流
钱鼓舞是我省主要民间舞蹈之一,我县东海镇的新埔村;碣北的东埔村、吉水村、桂林村;碣石镇的新寮村;博美镇的内湖村;大安镇及其乐官堂村;城东的官田埔等村均有流传。据碣北东埔村的钱鼓老艺人温座、李徒和郭祥义等人,说:“东埔建村三百多年,钱鼓舞是随着我们的先祖从福建向陆丰县移民时带来并一代代传下来的。”其他有钱鼓舞的乡村也大致一样,也有的是承认从东埔村那里由于各种关系间接传过来的。为了纪念祖宗,有钱鼓舞的村子,每年秋收后都习惯地陆续集中练习跳钱鼓舞。春节期间,他们就到附近村镇作闹春表演。
钱鼓舞从福建而来,还可以从下面的事实得以证明。
l、钱鼓舞的伴唱曲,至今还采用福建闽南语系演唱。
2、钱鼓舞的伴奏笛套(如“柳青娘”、“双清”、“钱鼓尾”、“画眉跳架”等)与我县甲子镇保留的民间音乐–福建八音,不管是旋律曲调,还是伴奏乐器(主要是笛子,大弦子、云锣、刮仔、双音、五劈等)基本是相同的。
3、钱鼓舞曲班所唱的“八仙贺寿”的曲调和唱词与我县正字戏的“福建仙”的音乐唱腔也基本相同。钱鼓小戏的夹白,现在也还是采用福建闽南语。
二、钱鼓舞的内容及表演形式
建国前的钱鼓舞一般由身着古代武侠服装,头戴童帽(相当于陆丰正字戏“八仙贺寿”中的蓝采和所戴之帽)的一对少男表演。表演者中一人手拿一个边上装有若干铜钱,摇之发响的六角形单面皮鼓,鼓面直径约六寸,另一人双手各拿两块约六寸长的竹板,作摇颤击打,表演舞蹈动作之用。演员在乐队奏完“柳青娘”和“双清”等钱鼓舞笛套音乐之后云步出场,先在围观的群众绕一大圆圈,然后在圈中间的一个约一平方米的四方内沿着边线作动作表演。大圆圈与中间的小四方构成一个铜钱图案,这与“钱鼓舞”的名称是相呼应的。全舞有一百零八步的舞蹈表演组合动作,主要有勒马、穿针、织绣、画眉、牵盆、黑虎、碎泡、金鸡独立、相会过身、凤花摆尾、苏秦背剑。魁星锡斗等动作,其中以最后的抛接钱鼓为表演高潮来结束舞蹈表演。
各村钱鼓舞所反映的内容各有传说,新埔村艺人陈木潘、陈鑫等说钱鼓舞是表现货郎郭华,常卖胭脂于刘宰相门口,与其女月英相爱,因门风不对,刘相不美其愿,月英与郭华相约出走,舞蹈正是他们出走路上的情景。东埔村的钱鼓舞故事带有神话色彩,是反映正月十五晚松国寺看花灯中,云英与沈郭和相爱的故事,舞蹈是反映后来一女(小姊云英)和一园(丫环春桃)去寻见沈的情景。
三、钱鼓舞的伴奏乐器和音乐特点
钱鼓舞伴奏的管弦乐器主要有屏(笛子)、捞杸稿弦(大弦子);打击乐器有大鼓、大锣,大钹、钦仔、云锣、“刮子”(小钹)、双音,“五劈”(竹片所做,或“七劈”)等。
钱鼓舞音乐近似福建的南音,曲凋古朴幽雅,它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
l、钱鼓舞乐曲多属羽调式,它的属音“角”音(古琴二四谱是“六”音)唱时要往其上方音来回颤动(我们叫“活六”音)产生近于潮乐“活五”的效果,但又不同“活五”调,听之使人感到别有一格。
2、乐曲每句结束前,常常拉长最后音(或稍拉长),并通过圆滑的倚音装饰后,用迅速下滑来逗句,显出特别的民族韵味。
四、我县百花园中一朵鲜花
建国前,钱鼓舞作为各流传村中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代代继传下来。建国后,由于党和文化部门的重视,新铺村的钱鼓舞队从一九五三年起到“文革”前,先后在本县,海丰县、潮安县、汕头市、广州市、武汉市等地演出,博得各地观众的好评和嘉奖。影响甚大,先后有华南歌舞团,汉口海军文工团,湖南省歌舞团,北京来的歌舞团,江西省文工团,还有一个少数民族的文艺团体,汕头地区文工团等单位前来学跳钱鼓舞。华南歌舞团还以陆丰钱鼓舞为素材编演了“绣花舞”。至于本县各有关单位学习和编演的钱鼓舞就更多了。在一九七九年元旦,我县文艺调演中,新铺钱鼓舞还获得优秀传统节目奖。一九八零年初,东方歌舞团的舞蹈专家谭荣在钱鼓舞录完像后感慨地说:“这是地地道道的民间舞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