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大 | 中 | 小
陈守继
卢恩,字东咸,海丰县大塘村(现属陆丰县)人。清顺治十年(1653年)生,康熙十八年进学,十九年补廪,三十五年中举。五十一年正月至五十七年五月,任怀集知县,五十八亭四月至六十年二月,任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雍正二年(1724年)卒。享寿七十二岁。遗作有诗文一卷,载于《大塘卢氏家藏三卷》中。
(一)
人日舟泊端州
御书楼前拜贺署制台陈抚军。新年纪事。步王长平先生韵。船到端州俨帝乡,巷歌衢舞庆春光。朝房日度花砖影(偕诸同寅在御书楼朝房伺候),谒拜风生鹈鹭行 (偕诸同寅进见)。云蔼崧台迎紫气,樽倾桂酒入杯黄(随见待饭用桂林酒)。醉看亭下牡丹曲 (戏演牡丹亭),人日和风兴满觞。
这是卢恩的一首律诗。“小序中的署制台陈抚军,指陈元龙。元龙,乙丑进士,由翰林至右侍郎,康熙五十年升广西巡抚,五十五年来端州署两广总督印务。当时的怀集县隶属广西梧州府,卢恩颇得他的赏识。卢恩后来升任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便是得力于他的推荐。这首律诗到底写于哪一年呢?卢恩有记述自己经历的《生平事实便览》一文。《便览》说:“五十里路年丁酉正月,余到肇庆贺新年……”丁酉新年正是元龙履任两广总督未满一个月的时候,他是趁新年去拜谒升了官的老上司。据《便览》所载,其它的新年,他都未曾到过端州。所以,小序所说的“新年”是丁酉年。“人日”是夏历正月初七日。看《牡丹亭》演出是在这一年正月初七日无疑。
清朝初年,端州上演的《牡丹亭》是哪一种声腔唱的?作者和诸同寅先生在御书楼朝房伺候,而后排列着去向制台拜谒,而后制台赐饭,众官饮宴,接着便醉看《牡丹亭》。在这个喜庆的时候,演出的当然是他们所喜爱的声腔。当时,弋腔、昆腔都在广东流行。弋腔是下里巴人的艺术,为士大夫们所不齿;况且,它也没有《牡丹亭》这个剧目。昆腔为士大夫所欣赏。它于明朝万历年间入粤,当时家蓄姬人来演唱的博罗人张萱,便是士大夫。明末,姑苏歌者张丽人以唱昆腔倾倒广东士大夫。死后得到几百人送葬。昆腔直至乾隆年间还在广东频繁活动。乾隆五十六年,到广州外江梨园会馆上会的昆腔戏班,多达十三个班。当时,制台等众官要请来个来个把戏班演唱昆腔,是易如反掌的。而《牡丹亭》又是名闻遐迩的昆腔剧目,所以,这一次端州的演出无疑属于昆腔。
康熙五十六年(1717)夏历正月初七日,昆腔《牡丹亭》在端州的演出,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应该是汤显祖这个名剧在广东上演的最早纪录。
(二)
木鱼歌
何处新声起 乡音不识多
问伶唱个甚 道是木鱼歌
这是卢恩的一首绝句。木鱼歌是粤语的一种说唱。海丰、陆丰没有木鱼歌,这里的渔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一直叫做“瓯船歌”,它是一种唱福佬话的民歌,与木鱼歌是两回事。“问伶唱个甚”,如果海陆丰有木鱼歌,是他从小就熟悉的,断不会这样发问。卢恩曾多年来往于粤语地区,涉及这一地区的诗作,计有《寓粤感怀》、《登五层楼远眺》、《因公事再入东省适晤故乡友人》、《东莞荔枝》、《归舟买荔》等五首。粤语他是并不生疏的。然而,福佬话和粤语不同,他为什么把粤语当作“乡音”?从广东的范围来说,粤语地区不是他的家乡,但从全国范围着眼,则可称广东为家乡。广东既是家乡,粤语自然可称乡音。显然,这首诗是卢恩从北京回到广东时所写。卢恩曾经多次上北京;他曾三次上京参加会考;曾上京接受怀集县知县任命;后又赴兵部任职。“乡音不识多”,这个“乡音”正是指粤语,如果是福佬话,他每次离家都不很久,绝不会“不识多”。卢恩这首诗是哪一次从北京回来写的呢?不会在兵部辞职回来。那年他七十岁,“不时咳血,旧痛复作,兼两耳不聪”(见《便览》),不会有听木鱼歌的兴瑰他上京接受知县任命回来呢?也不可能。十月“十五日出都门”,第二年“正月十八日上任视事”(见《便览》),从北京回到家,又赶性怀集,两个多月,来去匆匆,没有哪种闲情。可能往较大的是会考回来。三次会考都失败。回到广东,没有探亲访友的心情,为了排遣胸中抑郁,混迹于平民中听听木鱼歌,这个可能性最大。如果是这样,这首诗是写于康熙三十六年即第二次参加会考回来起,至四十二年即第三次参加会考止这一段时间内。《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木鱼”条,说木鱼歌“是宝卷传入广东后,与当地民歌合流而成的一种粤语说唱”。“清乾隆、嘉庆年间,当地凡诗赞体的说唱,通称‘木鱼’”。如果说,以前木鱼见诸记载,最早是乾、嘉年间,那么,这首诗把这一时间,推前了好几十年。
(三)
戏场观蒙正寺归敲韵
其一
佛颜拜尽总徒然 踏雪归窑苦自尝
灶冷犹欣敲律句 舌尖应带桂花香
其二
最恨髡奴陵轹伊 寒霜侵骨尚吟诗
世人不识窑中器 盍看宫花插鬓时
《寺归》是《破窑记》中一折。这两首绝句是卢恩看了这折戏之后写的。
卢恩的家族原住碣石卫,到他的祖父卢百炼一代才搬迁到距碣石三十里的大塘村。碣石有他的许多亲戚故旧,六十一岁任怀集知县以前,这里是他常常走动的地方。他的律诗《文昌阁会·在玄武山》写道:“谒帝亦参佛,对杯还论文;将兴碣石馆,为我报诸君。”在这里他不仅结交文友,也结交官宦以及飘游到这一带的俊逸之士,这些人中不乏情怀潇洒,懂音律舞蹈的,江西人胡次超便是其中之一。这个人 “酣来嗑嗑鲸吞壮,兴至翩翩蝶舞轻”。饯别时也离不开音乐, “叠曲那堪愁里听,骊歌况是客中吟”(见卢恩律诗《赠江西胡次超》、《饯别胡次超》)。卢恩与他们或登高赏景,或论文吟诗,或听歌唱戏。看《寺归》两首便是在这期间写。它们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海陆丰有三个古老的剧种。正字戏明代传入碣石卫以后,碣石便成为它活动的中心。到卢恩生活的时代,当地有演出正字戏的玄武山、军城隍、都督府三座戏台。《破窑记》便是时有演出的剧目。白字戏早已流行,但它主要活动于农村,向来为士大夫所歧视。它也有《破窑记》,那是把正字成的同名剧目“易语而歌”,当时它的这个剧目,应该尚未产生。西秦戏是这以后才传入,而且并没有这个剧目,把海陆丰三个剧种的有关情况这么一比较,卢恩所看的《寺归》,当属正字戏演出。由于封建文人的偏见,正字戏的史料见诸记载的极少,因此,卢恩这两首诗,也弥足珍贵。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