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大 | 中 | 小
叶纵
金龙山踞陆城东南,大德岭三峰拱峙,笔架天然。西北螺水引带,南有浩瀚南海,人杰地灵,形胜东南。山上嘉树罗植,风景秀丽,龙山烟树”为陆丰八景之一。山顶远眺。图岭斜晖”、“洛洲芳草”、“仙桥夜月”、“法轴停云”、“乌坎归帆”,陆丰五景,尽收眼底。钟灵毓秀,一至於斯。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陈张翼(杭州人)为邑令,见龙山鼎秀,集邑绅,登龙山,议在龙山建文昌阁和书院,翌年别调而未竟。乾隆五年春(公元1740年),县令王犹龙(山东嘉样县人)鉴是时陆邑岁试诸童凡三千人,而无文昌宫。遂应诸生之请,择龙山建焉。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福建泉州陈冠世为陆丰知县,于龙山之阳建龙山书院。设官田三处(三溪租额206石8斗、许狮湖租额95石、石碓头租额7石),为书院之经费。延经师,聚邑秀,培英才。乾隆九年七月至十年五月。(公元1774一1775年),王之正(顺天府通州人)为邑令,常亲为书院诸生讲学课艺,并购松苗三万株,植于龙山,(王之正有《金龙山种树记帅注重树人树木。复在书院前建“腾蛟起凤坊”。自建文昌阁和书院后,陆邑俊才、科第蝉联、大安卢生东海王生者,年未舞勺而采芹,传为佳话,人文蔚起,一时称盛。当时,陆丰岁设廪膳生员20名、增广生员20名(岁取文童10名、科取文童10名),多出自龙山书院。有的省试会试中式,成为举人进士。
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飓风登陆,书院毁坏。嘉庆廿五年(公元1820年)县令傅碧荣修之,惠潮兵备夏公(名待考)更院名为“培英书院”,阮制府(名待考)来陆阅兵,命院仍名“龙山”。咸丰季年,院毁于兵祸。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知县徐赓升发《筹修龙山书院示》,捐俸银200两,分饬坊廓都捐银400两,吉康都石帆都各捐银300两。县属绅庶、殷富、商贾、军民,踊跃捐款,集银千余两,延工缮治,夏五月落成,有一堂、廿一室、三厨。延师开讲舍,龙山之麓,书声琅琅。徐亲撰《重修龙山书院记》,勒石以励邑人。徐以“知县者备教养之责”为已任,曾写《示陆丰县龙山书院诸生》,并以《近思录》一书送院,勉励诸生坚苦求学,要诸生不自菲薄,力争上流,以圣贤自期。处为名士,出为名臣,而懿行嘉言矜式乡里”。以后岁月,院或增损,官民治之,不断发展。
光绪卅二年(1906年)废科举,书院改为“龙山高等小学堂”。1924年改为“龙山中学”。历史上曾用过“中山中学”、“陆丰县第一中学”、“红山中学”等校名。文革结束后复为“龙山中学”。现全校师生2200多人,规模较大,是县的重点中学。从龙山书院到龙山中学,迄今已历251年,历史悠久,且富有光荣革命传统,辛亥革命前,学校的师生就秘密集会,大力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并支持碣石的革命暴动,促进陆丰建立民国政权。“五四”运动时,建立了学生会,召开全县学生代表会,师生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1926年有共青团组织,1927年共产党员林铁史任校长,成为培养革命干部的熔炉,当年,许多师生积极参加大革命,成为陆丰农民运动和建立陆丰苏维埃政权的骨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在龙山的组织活动,连绵不断,是中共陆丰县委(地下)培养干部的摇篮。许多革命师生,投笔从戎,为抗日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战,有的壮烈牺牲,建立了丰功。解放后,毕业生遍布各地,桃李满天下,多是各战线的英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注①由于缺乏可据资料,且笔者水平有限,疏漏难免,特别光绪五年至卅四年一段,尚无法考证。统望知者指正,以期修补。
②舞勺采芹。舞勺。《礼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勺”本周颂篇名,古勺乐舞之一种,小学内习之。古称未成年者为舞勺之年。采芹。《诗经》“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宫为古之学校。故谓入学曰入泮,也谓采芹。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