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悠悠文史情拳拳赤子心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 | |

张子君

由著名书画家赖少其先生题写封面的《陆丰文史》,从一九八六年第一辑出版至今,已历时十余春秋,出版八期,近百万字。内容包罗万象,有古迹历史、名人轶事、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教育及乡土习俗等等。十余年来,文史资料在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和联络“三胞”、启智育人、资治通鉴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许多“三胞”还积极为本书纂稿,更是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三胞”通过文史资料,加深了对祖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和了解,消除了过去同共产党之间的隔阂和误解,激发了他们爱国爱乡和企盼祖国和平统一、早日实现“四化”的情感。文史资料—-一条无形的纽带,以炎黄子孙之情,紧紧系着“三胞”赤子之心!

陆丰市和汕尾市历届政协委员中,有十多名是陆丰籍港澳同胞。政协每一次换届或例会,或其他庆典座谈活动,都把《陆丰文史》分送给他们,或通过他们带回港澳,然后转送其他“三胞”。同时,我们还委托汕尾市政协把《陆丰文史》分发给  在港澳的政协委员和“三胞”。“三胞”们看了文史资料,深有感触地说:《陆丰文史》,国情、乡情、“三胞”,是三位一体,血脉相连,不能分离。

一九四九年一月,陆西北联防大队长、河田联防办事处主任彭展南接受我党我军提出的和平解放河田意见。按协议,彭展南一家老小由我军护送到汕头港乘船去香港。过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彭展南投城起义的问题未能得到落实。因此,彭对我党政一直持冷漠态度,不愿接触。文史资料刊登了彭展南投城起义的事件后,他认为共产党是实事求是的,很是感动,对我们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一九八七年,他主动邀请家乡所在区党委书记及乡长等人前往香港座谈。随后,他的胞妹、孙女和美籍胞弟相继回到故乡,从而结束了“冷漠”时期。

10多位新老港澳政协委员,受到文史资料的影响最大,对祖国对家乡的感情最深。他们身在港澳,心系祖国和家乡,同时积极做好其他“三胞”回国回乡投资兴办实业或捐资兴办福利公益事业的牵线搭桥工作,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为使《陆丰文史》顺利出版和发行,陈文清、余来、林彬、陈顺泉、林文坚、卢汉、吴建文、黄绍棠、蔡少波、陈景源、李练等先生,共捐十万余元,独资文史工作的开展。政协副主席陈文清先生还捐资数十万元,在家乡兴建了一所三层楼房集教育和娱乐于一体的幼儿园——乌坎幼儿园;为陆丰市红十字会基金会捐款30万元;投巨资在深圳兴办制衣厂;与其他几位港澳政协委员合资数千万元承办“陆丰大酒店”等。政协常委陈顺泉先生,在《陆丰文史》中看到卢文仪先生卖身异国不忘祖国和家乡的事迹介绍后,很受感动。因此,陈先生也常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当陈先生了解到家乡南塘镇缺少教学校舍时,即慷慨解囊,捐资1200多万元,兴建了一所以其父姓名命名的“陈佛庇纪念学校”。陈佛庇纪念学校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有36个教室及教学楼、教师宿舍楼、礼堂(兼体育室)、食堂、体育场等。定每一个年级招生四个班,从小学至初中毕业,完全符合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九九三年秋,该校招生入学。陈先生还捐资25万元作为奖励龙山中学优秀师生的奖学金。当陈顺泉先生得知全国仅有的一个古老剧种市正字剧团和市皮影剧团存在经费困难时,又分别捐款20万元和50万元予以扶持。此外,陈先生还捐款8万元和18万元兴建“华山公园”、“陆城人民公园”,捐赠30万元给市红十字基金会等。政协常委林彬和委员李练,他们也分别投资数百万元和数千万元,在家乡兴建“金丰手袋厂”和“锦泰纸品厂”等。

《陆丰文史》登载了华侨卢文仪先生于一八八四年19岁时卖身到印尼谋生的史料。文章介绍了卢文仪先生巨富后于一九二四年至一九四三年间汇回巨款,在家乡筑建河堤水闸,从泰国等地购回大批粮食赈济灾民,筹办公益、慈善、福利和教育事业的事迹。后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其他历史原因,与祖国和家乡一度中断了联系。卢先生的后裔及亲友们,通过文史资料这块园地,了解到共产党没有忘记他们以及家乡人民时刻惦记着他们时,大儿子的遗孀、次子卢佛养及亲友卢佛远、李锦棠、卢清添、卢春晓等,便回到家乡。他们发扬先祖的慈善美德,捐资四十余万元,在家乡兴建了一所占地四十亩,五幢二层楼房,其中包括教室24间,有办公厅、宿舍、礼堂、食堂等一应俱全的——大塘华侨小学。

印尼华人林启恩先生临逝前,曾嘱咐其子林道有今后应为祖国和家乡做些有益的事情,尤其是育才事业。数十年后有了机遇,在《陆丰文史》情的牵动下,林道有先生捐资三仟柒佰多万港元,创建了一所占地133亩,可容纳36个班,有教学楼、实验室、电脑室、图书馆、运动场、礼堂、宿舍楼、餐厅等配备极为完善的完全中学——林启恩纪念中学。该中学于一九八七年秋招生入学,并成为陆丰重点中学之一。十余年来,该校已为国家培养出大中专生2526名,其中中专毕业生523名,大专毕业生1020名,本科毕业生983名,为国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陆丰文史》较为全面和翔实地登刊了我市落实宗教政策和开放宗教活动场所的情况,尤其是对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三胞”影响较大的碣石玄武山元山寺、河西紫竹观、定光寺等等。

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大大地激发了“三胞”爱国爱乡的感情,增强了国情乡情亲情的吸引力、凝聚力。“三胞”关注祖国和家乡及回乡寻宗问祖、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玄武山元山寺被确定佛教旅游点开放后,老政协委员吴冰、吴石春港胞,为修复元山寺古迹捐过巨款。开放后的其他几处宗教活动场所,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三胞”前来旅游观光,使之成为一方热土。据统计,玄武山旅游点每年收入在二千万元以上,就今年而论,l至8月份的收入已超过二千余万元。定光寺和紫竹观宗教旅游收入,同样是非常可观。

文史资料这块园地,是“三胞”了解国情乡情亲情,交流友情的园地。他们或阅读《陆丰文史》了解国情乡情亲情,了解历史的变迁,或写来文稿,或写信或托人索要《陆丰文史》。港胞彭成清先生,当得知家乡出版《陆丰文史》后,随即托人索要。我们没有辜负彭先生的期望,把资料寄去。彭先生对人说,他虽然没有常回家乡看看,但却能在文史资料中看到家乡的一切。日本朋友蒲丰彦先生,于一九九一年九月来陆丰研究海陆丰农民运动情况,我们赠送了几本《陆丰文史》给他,蒲丰彦先生如获至宝。他说,他在日本储书馆收集到一些关于日本军侵略中国时在陆丰的军事行动和清朝时期陆丰知县徐庚陛遗作选等资料。他回日本后,随即把这些资料复印后寄给我们。《陆丰文史》刊登了其中部分内容,大家反映良好。今后,我们还将陆续登载,以满足人们的要求。

台湾同胞温笔良先生,于一九九一年九月从台湾转来描写旅日华侨张锦秀为寻找先祖数次回到大陆活动经过的文稿,介绍张锦秀小时候曾朦胧地听人说过其祖先约二百多年前住在广东沿海一带。经多方联系寻找,其祖先原来是在陆丰市东海镇冷水塘村。张锦秀与宗亲30多人回到故乡,抚摸着先祖的墓碑,老泪纵横,感慨万千,数历着六世祖张尚柏于二百三十多年前移居台湾垦荒,后又返回冷水塘居住,其子协贵继续留在台湾创建家园及至自己十四代花甲之年寄居在异乡的经过。为念故土,张锦秀先生把六世祖的墓碑带回台湾,修建了一座“协贵纪念馆”。协贵纪念馆在“三胞”中掀起一股寻祖效应,一时间,“三胞”寻宗问祖纷纷沓至。

台胞姜竹,把自己写的《中华始祖之考辨》转给我们,丰富了《陆丰文史》园地,同时也使我们对中华民族始祖另有它说的认识。

是的,文史资料已起着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和团结、联络“三胞”以及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其辐射功能,更是无法用文字或数字可以叙述的。但是我们坚信,悠悠文史故乡情,一定能够赢来“三胞”拳拳赤子心!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