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大 | 中 | 小
陈流强
中华民族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中华文化灿烂辉煌,源远流长。中华语言文化更是中华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支奇葩,绚丽多彩。五千年来,中华语言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庞大完整的体系。既有完整、规范、全国推行的国语—普通话,又有全国各地保留自己的方言与普通话并存使用。尤其是各地的各种方言数不胜数,多如苍穹的点点繁星。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先进的通讯交通手段拉近了各国之间和各地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异地的交流,也不能削弱地方方言的存在和使用。而是互相渗透、交融,并在共同发展中丰富了各地方言的词汇,使得方言的表达能力更加严密、准确和多姿多彩。
就我们陆丰而言,现存有福佬话、客家话、军话及其他一些语言并存。其中县城东海镇的福佬话属闽南话语系,它也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如“书包”原叫“册袋”;“波鞋”原叫“球鞋”或“胶鞋”。下面讲个语言变化的小故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社会主义新中国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已全面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私有制逐渐减少和日趋消失。在东海这个小镇里,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商贸业中,除几家较大的门市属国营企业外,余者皆为集体商店。毕竟是新生事物,前所未有。在制度上尚不完善,管理混乱,尤其是财会规章上的漏洞和弊端为一些贪婪小辈以可乘之机。侵吞公款,窃盗财物诸事时有发生。据说:当时东海有一间集体杂货店,店员数人,共事日久,形成默契。每天每人都“啖”①一次钱,彼此视而不见,真是明人不做暗事,自觉公道,数目相同。
那时东海镇有一户普通人家,哥哥名叫阿松,在一家点心铺做事。东海有句老话:“饥荒年也不会饿死伙头母(厨师)”。在当时,饮食业可是一个吃香的行业。在点心铺做事,多少可以捞到一点“油水”。但阿松忠厚老实,循规守纪,不敢贪图小利,别人偷啖东西钱财,他不敢,靠着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
阿松的弟弟是一个智力障碍者,能吃、能睡、能说、能走,就是不会谋生,整天在外游荡。看到他哥同事的家里常有鱼有肉吃,心里又气又恼。总是埋怨他哥不会啖钱。逢人就说:“阮(俺)松不啖是懵松。”②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此话在街头巷尾一传开,迅速成了人们的口头禅,“松”字开始具有“啖”的词义。两字开始通用。如:开饭了。原说“好啖了”,后也说:“好松了”,小孩回家讨零花钱,同伴调侃:“回家啖钱了”。后也说:“回家松钱了”。“松”字的字义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现在东海的群众经常用“松”字来讥讽贪官污吏。如:“某人狗屁不懂,百事没做,只知道松”。
故事明示二理:一、语言来源于社会,生活;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属于生活,劳动属于人生。
注:①啖:音同耽;义:吃、拿。
②懵:音,mao;义:愚蠢、傻。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