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潭东七乡点革命史大事记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 | |

庄永杭 林楷英

引言

潭东七乡点指新厝、香巷、夏炉、竹炉、西门、寨内、陇围等七个自然村。后因寨内人口少,并入西门乡,山脚乡列入七乡。

七乡点位于陆丰市的西部,北依法留(岫)山,东接陆丰市区,西邻海丰,南临碣石湾。依山傍水,广深、广汕公路横贯其境,交通方便。

这里有广阔的平原,四季如春的气候。农作物一年三熟,是农业生产基地。主要盛产稻谷、蕃薯,畜产有生猪、鸡、鹅、鸭,还有荔枝、龙眼、香蕉、大白菜、萝卜、芥菜、木瓜等优质水果蔬菜。物产丰富,肥沃的潭阳洋,历史上素有“陆丰粮仓”之美称。

这里更是著名的“红色乡”。1969年11月,潭东七乡点农会旧址–“林氏祖祠”,被列为陆丰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1年以后,潭东七乡点人民在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彭湃同志的组织领导下,自觉投身到声震中外,彪炳史册的海陆农民运动中,并在此建立了全县第一个村级农会组织,踏上彻底革命的征途。随后,七乡点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陆丰三次武装起义,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夺取陆丰全面解放贡献了力量。

英灵三代,正气凛然。七乡点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近百块“烈士牌”,铭刻着七乡点人民的革命情操和历史功勋!用鲜血染红树起的红旗,永远飘扬在村农会旧址——潭东夏炉乡“林氏祖祠”上空。

真情呼唤 农运兴起

1921年5月,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革命先驱彭湃同志,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到他的家乡海丰县,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潭东七乡部分农民和先进知识青年自发到海丰了解情况,聆听彭湃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演讲,思想上有了新的飞跃,渴望变革旧社会。

1922年6月中旬,彭湃深入农村,开始从事农民运动。7月29日,彭湃在海丰县城“得趣书室”成立了“六人农会”,迈开了农民由分散到集中组织起来的第一步。同年8月,潭东七乡点农民林连润、林三凤、林三兴、林壮、林亚哲等率先参加了海丰农会组织。

1922年10月25日,海丰赤山约农会成立(“约”相当于后来的大乡)。月底,彭湃派余创之、林甦到七乡点等地开展农会工作,在七乡点的夏炉乡(村)前的“林氏祖祠”建立了陆丰县第一个农会组织,由海丰农会领导。首批农会会员达90多人【含东山村(今潭西镇辖)、浮头村(今上英镇辖)等地农民】。当地林佛助、林玉琴、林亚倾、林景护、林乃训等农民加入农会。

1923年1月1日,海丰县总农会宣告成立,彭湃为会长,杨其珊为副会长。会员林佛助前往海丰县向彭湃同志汇报工作,后领回“ 会员证” 150份和10多面“农会旗”,回乡宣传扩展农会会员。同年3月至6月,七乡点农民参加农会组织的农户达150多户,占农户总数的50%以上,并建立了乡村基层农会,选举了会长。夏炉、新厝、香巷三个村农会长林佛助;竹炉村农会长林亚倾;西门、寨内二个村农会长林景护;陇围村农会长林壮,山脚村农会长林。各乡村农会均受海丰农会领导。

1923年6月23日至25日,陆丰县农民代表大会在陆城六驿“林氏祖祠”隆重召开,先行一步的潭东七乡点基层农会派代表出席了大会。25日,陆丰县总农会正式成立,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的第二个县级农会。彭湃同志当选为总农会会长(一说会长是林蕴川,潭阳人),郑重同志为副会长。其时全县参加农会的会员有7000多户。七乡点农会归陆丰县总农会领导。1923年7月下旬至8月初,农会为保障农民的利益,按县总农会提出“三成交纳”的减租办法,积极开展减租斗争。8月15日,七乡点农会代表前往海丰参加彭湃主持的农民大会(参加本次大会的陆丰代表1000多名),散发《告农民书》,开展声势浩大的减租斗争。

1923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五),国民党县政府宣布农会组织为非法组织,强行解散,拘捕农会干部,史称“七·五农潮”。七乡点农会转入秘密活动。

1925年2月,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一次东征,东征军途经法留山下时,七乡点人民群众成群结队,兴高采烈,扛着茶水、稀粥,慰劳东征军。3月1日,东征军收复陆丰县城。3月初,陆丰农会恢复活动,4月12日成立陆丰县农民协会,设执行委员会,庄梦祥为委员长,张威等为执行委员。乡村设立农会局。夏炉、新厝、香巷、陇围四个乡设一农会局,会长林壮,副会长林春光,执委林乃训;竹炉、西门、寨内三个乡设一农会局,会长林振波,副会长林肖旺,执委林亚校、林细宰;山脚乡设一农会局,会长林广熊,副会长林水流,执委林亚良。林佛助上调县农会工作。与此同时,七乡点各乡建立了“农会自卫军后备队”,计有四十人枪的武装队伍。

1925年9月,陈炯明残部重犯海陆丰,七乡点农民军设防自卫,做好应战准备。10月,革命军在广州平定了杨希闵、刘震环的叛乱后,举行第二次东征。七乡点农会又活跃起来,一方面派出农民自卫军林庆祥、林庆成、林振波、林有经等队员为革命军当向导,带引部队攻打罗觉庵和杨作梅部敌军,再次全力支援东征军;另一方面组织农民开展冬季减租运动,号召农民团结起来,向剥削阶级开展坚决斗争。七乡点农民运动进入高潮时期。

1926年8月5日,陆丰县召开第二届农民代表大会,林佛助等9人被选为县第二届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在大会决议中,肯定了七乡点农会取得的成绩,主要提到五件工作;(一)健全农会机构,加强领导,大力扩大农会组织;(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扩充农民自卫军武装;(三)加强减租减息运动的领导,彻底实行减租,提高农民生活,扬革命志气,打击剥削阶级威风;(四)办平民学校,兴教育事业,大力吸收贫苦农民子弟入学,培养了一批革命事业的继承人;(五)加强了农民的阶级斗争教育,树立坚持斗争到底的革命意志,积极扫除封建迷信。

气势磅礴 武装起义

1927年4月,中共陆丰县委派吴祖荣、刘庭波、林铁史等同志到七乡点山脚村月山埔召开群众大会,号召人民群众武装保卫革命。会后,七乡点成立了有50人枪几百支“尖串”和“三寸九”装备的人民自卫军中队,林玩任中队长,林玉琴任副中队长,林振波任指导员。

1927年5月1日凌晨,陆丰人民首次武装起义获得成功,农民自卫军占领了机关,陆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即日宣告成立,揭开了以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斗争的帷幕。

1927年5月9日,广东国民党当局从惠州、汕头派遣3个团进攻海陆丰,由于力量悬殊,5月10日,陆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和工农武装主动撤往农村,13日敌军占领陆城,俗称 “十日政权”。随后,敌人四出清乡,七乡点农会干部也受其“悬红”追捕,农运转入低潮。

1927年9月7日,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农军从新田奔袭大安,次日进占陆城,七乡点农军配合张威同志率领的农军解放了陆城,成立了陆丰县临时革命政府。随后,七乡点农会根据上级的指示,没收了地主林占梅等家财和土地,开始丈量土地,插标记准备分田。

1927年9月25日,获悉国民党陈学顺团反扑陆丰,县临时革命政府撤往新田。26日,敌军经法留山下时,被七乡点农军截击一场。是日敌军进占陆丰县城。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军抵达陆丰,后整编为红军二师,海陆丰战斗力大为提高。10月下旬,中共海陆丰县委领导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11月4日,七乡点农军林庆祥、林庆成、林庆余、林兴胜、林振波、林玉琴等20多人到县城北郊河图岭与县团队会合,于次日攻克陆丰县城。

1927年11月13日至15日,陆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陆城孔庙隆重召开,参会代表311人,宣告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接着,党和政府委派张威、林铁史、庄梦祥等同志到七乡点山脚月山埔召开万人群众大会,宣告潭阳乡苏维埃政权成立。

潭阳乡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建立了一支50人枪的潭阳赤卫中队,下设三个分队,配备了正副队长、分队长。还有军事教练、军械专职人员。各乡建立了童子团和少年先锋队。七乡点的农民经过锻炼和考验,有先进分子林玉琴、林庆成、林振波、林瑞成、林兴胜、林玩等10多位农民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时七乡点的中共党员发展到70多人。

1927年冬,建立潭东七乡点党支部,党支部书记林玉琴,组织委员黄国荣(上级党组织委派),宣传委员林娘驮。各自然村设党小组。七乡点系潭阳地区最早建立党支部的基层乡村。

浴血奋战 前赴后继

1928年1月2日,潭阳乡赤卫队和群众组织起来的“粉枪队”、“尖串队”,在党支部的指挥下连夜开赴湖田村集合,与东山、浮头、后埔、新坣、深沟等地农民武装汇合,于次日早上,同白旗会匪徒大战于香校村前。战斗正在激烈时,以上埔乡林桃为首的反动地主武装纠集大批人马,支援白旗会匪徒,拦腰截击工农武装。在此战斗中,七乡点农会副会长林吟、赤卫队员林达、武装群众林焕、林娘帕、林八利、林乃送、林部、林水流、林妈戴等壮烈牺牲。与其它乡工农武装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人数达120多人。

1928年1月7日下午3时许,上埔反动地主武装再度联合白旗会匪徒,纠集600人枪向七乡点进攻,被赤卫中队和武装群众发现,乡农会和赤卫队及时组织群众往月山顶后隐蔽,敌人进乡后见四处无人,恐中埋伏,放火烧了几间民房后溜走。

1928年1月8日,彭湃率红四师第十一、十二团到陆丰,平息了“白旗会”叛乱,残部逃往惠来县。

1928年2月29日,敌军陈济棠部十一师三十二团又攻陷陆城。此时,潭阳赤卫中队奉命负责保卫县苏维埃机关转移,顺利完成任务。

1928年4月17日晨,以反动地主林伯琴、林松荫为首的潭阳伪民团,联络反动地主林桃为首的上埔伪民团,勾结国民党反动军队,兵分四路,从法留山、九地腰、前寮角、陇尾埔前来血洗七乡。大敌当前,在家的赤卫中队队员林有篆、林文选、林月明、林八利、林穗、林坤等,为掩护群众撤退,把生死置之度外,英勇抗击,与敌血战,死守阵地。这一战斗有29名优秀儿女壮烈牺牲。敌人践踏潭东七乡后,四处追捕残杀无辜人民群众,不论男女与老幼,见人就杀,共杀害群众50多人,被抢掠物资一大批,放火烧掉民房646间、祖祠7座35间,这一毁灭性浩劫,正是潭东七乡人民所说的“打破乡”的由来(注:潭阳其它乡没有遭这场浩劫。“打破乡”是潭东七乡人民仅有的“熟语”)。

敌人联合伪民团对七乡点实行疯狂抢掠烧杀后,又吊牌悬红追捕七乡点革命同志,不幸被捕杀的有:在苏区工作人员林毕,乡苏维埃主席林玉琴、乡苏维埃委员林景护、林振波、乡苏维埃通信员林乃训,村农会长林壮,赤卫中队分队长林庆祥,赤卫队副班长林庆余、赤卫队员林章兴、林刚、林妈升、林景宋、林石良等十多位同志。

赤卫队经过多次战斗,牺牲的牺牲、失散的失散,仅存下林玩、林哲、林瑞成、林妈幼等数人,七乡点武装斗争暂告停顿。其中林瑞成投靠崎头乡表兄家,藏于牛栏中,后也被敌人发觉,只好逃回家,在家内挖一地洞隐藏,在洞内蹲了近十个月。由于在洞内,一缺新鲜空气,二没有阳光,致满身生疥疮,并发虐疾。不得已于1929年5月远渡南洋。至解放后回故乡时,人见瑞成更称“阿番”。

1929年10月,海陆丰的部分工农武装,在中共海陆紫特委的领导下,在海丰朝面山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彭桂任团长,宣告海陆丰的武装斗争停顿了半年之后又揭开新的序幕,重新点燃革命火把。七乡点人民积极响应,林庆成、林海山、林晋奕、林奕大、林景桃等人参加红军四十九团。

1930年春,潭阳各乡村纷纷组织更寮,在七乡点组织一支20多人的更寮武装,公开任务是保护青苗,实际是在四十九团领导下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

1931年5月起,经过长期艰苦战斗而壮大起来的红一团(1930年11月,红四十九团改为红一团),遭受“肃清AB团”斗争的破坏,挫伤了元气。

1932年秋,广东军阀疯狂“围剿”海陆紫苏区。翌年春,红一团被迫分散活动;5月,红一团团长彭桂在海丰被叛徒杀害。至此,七乡点的更寮武装因失去领导,暂停活动。

1934年2月,海陆紫根据地基本为国民党军队占领,海陆丰工农武装斗争至此失败。

1936年冬,中共海陆丰党组织恢复活动。七乡点革命群众重燃革命热情,又进行秘密革命活动。

抗日讨蒋 革命胜利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七乡点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中共陆丰县党组织派郑达飞同志到七乡点开展宣传抗日救亡活动。首先在夏炉村革命群众协助下,开办夜校,动员贫苦农民入学,既教学生识字,又教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形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使学生、农民们大开眼界,了解天下大事,从思想上树立起“抗日救国”的观念。同时注意联系群众,培养先进农民入党,为恢复七乡点党支部打基础。经过一年多的活动,原赤卫队员林亚命、先进农民林德、林文爱、林亚美(现旅居香港,年龄九十有余)等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冬,潭东七乡点党支部重新建立,林文彬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共产党回来了,七乡点的面貌又焕然一新。

1940年,党支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教育,除继续开办夜校作为活动阵地外,还组织了“明月会”、“唱曲班”,吸收了50多名先进青年农民参加,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同时,根据上级的指示,针对蒋介石“攘外先安内”的错误路线,又组织18人的更寮组,由先进农民林尔文领导,以便随时投入讨蒋抗日战斗。

1942年,国民党反动派更加露骨地亲日反共,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同年5月26日,中共粤北省委遭到国民党的破坏。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东江地区除抗日游击外的党组织暂时停止活动,同时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做到三勤:勤学、勤业、勤交友。七乡点的党支部,根据上级的指示也暂时隐蔽,蓄力待机。

1943年夏, 由于1942年秋旱,又遇1943年春旱和严重虫害,农作物失收,加上日军海上封锁,粮食难进,造成亘古未有的“大饥荒”。七乡点人民遭受惨重的灾难,人民群众靠吃“羊古叶”、“香蕉头”、“摩猴头”度生。

1943年秋,七乡点党支部恢复组织活动。

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惠阳坪山(今属宝安区)宣告成立,七乡点党支部根据县委的指示,组织党员把东江纵队《宣言》传单散发于潭阳圩及各附近村落,大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意志。

1944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发表对敌斗争宣言,号召全省同胞立即组织起来,反对内战,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同时,东江纵队第六支队在海陆丰成立,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新形势面前,潭东七乡点党支部根据上级的指示,加强了交通情报工作,在竹炉村林应鸾家建“宁波”交通站,努力完成我党、我军的各项文件的投送,具体负责这一工作的共产党员林德同志,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化装为农村买卖鸡、鸭的小贩,出没在海陆丰各有关村落,瞒过敌人的耳目,秘密与六支队联系,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不久,林德同志又根据党组织的决定,离开家乡到六支队直接参加抗日武装斗争。

1945年春,日寇三度到七乡点,主要驻扎寨内、陇围、西门、夏炉、竹炉等村,掠夺人民财产,抓人强迫为其作担夫,并在七乡点成立维持会,强迫维持会征缴粮食交给日寇。在外有日寇,内有汉奸维持会的环境下,群众受到重重迫害,坐卧不安,打日寇的呼声非常强烈。青壮年农民林泗吉、林宜钟、林振尉等主动参加第六支队武装斗争。8月初,全国战场开始反攻,英勇的中国人民军队进军东北,消灭了日寇百万关东军,宣告日寇彻底垮台。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的伟大的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举国欢腾。

1945年11月,驻丰顺的国民党186师借“防土匪”之名,进驻海陆丰地区,围剿人民武装。同时,国民党当局推行征兵、征粮、征税的“三征”苛政。潭东七乡点人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反“三征”斗争,不给国民党反动派当炮灰,不给缴粮、不给交钱;青年农民参加打游击,全力支援武装斗争。

1946年7月,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翌年1月,海陆丰人民自卫队成立,揭开了海陆丰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七乡点青年农民林再俊、林阿妹、林庆江、林钦等主动上部队,投身解放武装斗争。

1948年冬,竹炉村农民林尔文、林应鸾等和游击队员一起,从封建剥削阶级征缴出长枪4支,粮食50多担,全部献给部队。同时,在七乡点党支部和上级特派员的领导、组织下,在夏炉村林其家设“阳岛”交通站,与县内设在下陇的“海口”站、海丰大尉的“四达”站、洋古埔的“江西”站联系。农民林泗吉、林尔文积极为部队送情报、送文件,或为引带革命同志出发各地,不管白天黑夜、晴天、雨天,总是出色完成任务。

1949年春,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国民党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国民党反动派已面临绝境。4月1日,陆丰县人民政府在河田(今陆河县辖)成立,8月16日,陆丰县城解放,陆丰人民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七乡点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