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南路影戏一奇葩——陆丰皮影戏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 | |

江海滨  赖兴志

皮影戏,闽南语系地区亦称皮猴戏(今民间还是流传这名称),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经以兽皮雕镂成影人,借灯光显影于屏幕表演故事,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戏曲形式,它是集绘画、雕刻、制作、表演、音乐、舞台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国皮影素有北路、南路之分,陆丰影戏是南路影戏唯一仅存的一支,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它的艺术传统优秀古朴、音乐唱腔甜美丰富,影人、道具雕刻精致,色彩鲜艳,表演细腻生动,形象逼真。1957年陆丰成立皮影剧团,艺术骨干来自农村艺人,继承和发展了皮影艺术,是广东省现有唯一的专业皮影剧团。2006年陆丰皮影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陆丰皮影戏的历史渊源

考诸史籍,影戏产生于南戏和元杂剧之前。它起源于西汉,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孟元考《东京梦华录》、明·高承《事物纪源》都有作详尽记载。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剧本《荔镜记》第六出“五娘赏灯”就有唱“打锣鼓动乐抽影戏”的记载。

明代《碣石卫志·民俗卷五》的手抄残本,对当时陆丰影戏做了详尽的记载。据陆丰陈氏族人陈维尧先生(熟悉地方史)说:“影戏是南宋末期由闽南移民带到现在的海陆丰地区,明万历年间,闽南漳浦县陈天隐移居海丰县坊廊都将军池村(今陆丰市内湖镇内湖村)后,创办有皮影戏班。到了明代末期,内湖、南塘、甲西等地也有了影戏的班社。”清初,其它地方的影戏遭到空前大劫,但僻处陆丰的影戏,未受到波及。清末,陆丰影戏班社增至20个左右。民国初年,陆丰影戏界中出了有“功夫真本,任考不倒”之誉的著名艺人陈乃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影戏艺人蔡娘盼、蔡强(别称皮猴强)、卓勤、陈炎(称陈先生)、陈宗尧、王兴(别称皮猴兴)等艺人也很出名。自1937年后,尤其是1943年大饥荒,陆丰其他剧种戏曲班社大都停鼓散社,唯影戏班社仍活跃在周边乡镇,还涌现出蔡娘仔、卓幼儿、陈祖德、王怀、卓智伍等著名艺人。当时皮影演出的剧目相当丰富,可以连续七十多天不重复,剧目大都是白字戏,唱白字曲调,各班社都奉祀戏神田元帅。可见,当时陆丰影戏已融入潮州影戏。

陆丰皮影戏的特色和基本内容

皮影戏是一种傀儡艺术,灯光照影于白纸幕,由艺人二、三人在屏幕后操纵影身,兼配乐、唱歌等全盘工作,艺人通常要包唱生、旦、净、丑全戏。在灯光布景配合下,使影人动作、表演故事,具有傀儡、平面、透视三者相结合的特点。

一、影身由人工雕镂制作而成,由艺人操纵,因此人物高低、美丑,场面的各种变化(如翻江倒海、升天入地等)可以任意夸张。

二、影人一般为五分侧面,人物、景物场依托在帘布上,使左右横移,上下变化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三、雕镂的平面、影人和景物,通过灯光照射在布帘上,具有透视效果,简练、夸张,场面犹如一幅美妙的图画。

四、皮影戏的影人制作,可分为皮影和纸影二种。皮影用兽皮制作而成(通常用牛皮)。

五、唱腔用传统的地方语言表达,易唱、易听、易懂。

解放前,陆丰皮影戏演天光戏,剧目可以一连演出七十五个夜晚不重复,盛名的传统剧目有四大连戏:《高文举连》、《祝英台连》、《秦雪梅连》、《吕碧英连》;另外还有《三十六变》、《桃花过渡》、《张碧英》、《珍珠记》、《杜十娘》、《波月洞》、《李彦荣认妻》等几十个剧目。现存剧目(手抄本)有《红朱奇点汇》、《柳世春》、《珍珠记》、《乌鸦记》、《杜十娘》等13本。其唱腔称白字曲,拉腔唱“啊咿嗳”。《高文举》中王金真的《历路曲》拉腔特别长,素有“十八嗳”之说。以福佬方言(闽南语系)道白、演唱,唱腔结构为曲牌联缀体,常常运用滚唱、滚白。曲牌有《四朝元》、《下山虎》、《驻云飞》、《锁南枝》、《红纳袄》等。唱腔中还辅与正字曲(其主体是大板曲的“而语而歌”,它行腔高亢,具有一唱众和的特点)和民歌小调。间奏采用民间音乐的“弦诗”,武打戏的伴奏运用正字戏的昆牌子,唱腔间乐与白字戏相同。乐器分文畔、武畔。影人、影景以牛皮(也曾用过猪皮)或纸皮制作,影人高约六寸,五官轮廓分明,四肢比例与真人相仿,关节手脚活动灵活,眼睛能转动,口可开合。制作影人、影景运用堑刀、雕刀等手法,先用堑刀画出轮廓,后用雕刀加以修饰;旦角构造两臂采用布帛制作,使动作更柔和多变。影帘长四尺,宽不足三尺,以杉木或毛竹做帘框,中糊白纸或白布。光源则以大碗装上桐油或煤油点燃,后改用汽灯。汽灯的使用提高了影像的清晰度。操纵表演则有“生对眉”、“旦对脐”、“净对肩”的动作规范,一般是一至二人包演(操纵)一台角色,表演者边唱边操作,把多个不同性格的角色表现出来。剧目不同,表演亦异,有的以唱腔取胜,做功细腻;有的表演粗犷、夸张,擅于变幻,可以说陆丰皮影是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

1957年成立陆丰皮影剧团后,整理出《波月洞》、《赵四娘下凡》、《三十六变》等比较优秀的传统剧目,编排了《红军桥》、《集体有余》等几个现代题材的节目,并对唱腔、表演、造型设计等作了改革尝试,演出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个唯一的县专业皮影戏剧团被迫解散。1975年4月恢复建制后,剧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做了许多改革与创新:将影帘改为用铝合金制成可速装速拆的活动台架屏幕,表演区域扩大至长4.2米,高1.8米,灯光用24支40瓦的日光管组成;在影人、布景设计上,将原雕镂形式改为以传统的剪纸形式为主,影人身高增至0.4米左右,还利用杠杆原理制作出能使人物及动物的眼、嘴、耳都能活动的新影身,特别是动物,制作得更细致更复杂。如鹤之长脖就由几十块组成。布景除原有的牛皮景外,又增加了网景(吊在屏幕前的近景)、屏幕后的移动景,用幻灯机打出云、雨、闪电等的效果景。根据剧目不同,还增加了国画(如《鸡斗》)、漫画、卡通等多种设计风格;1978年开始设计正面影人,大大提高了艺术欣赏性,是影戏史上的首创;音乐也运用现代音乐、哑剧等内容,采用录音配乐播放。

陆丰皮影戏道具的今昔对比

解放前皮影戏相关的器具有如下四种:

一、影人道具:影人仍然比较小,高约20公分至30公分,头、身分开,影人头影200-300余个,影身规范的为108身,有36天罡,72地煞之说。角色有生、旦、净、末、丑等,特别重要的一个角色“大头坎”是每个戏班每晚开场戏时必不可少的人物。

二、乐器:打击乐有鼓、锣、钹、木鱼等,吹拉乐器有二胡、唢呐、笛子等。

三、灯光:桐油灯。

四、表演场地一般由当地临时搭架,由木料或竹杆搭建而成,高约离地2至2.5米左右,前方置影帘,蒙以白纸,约一平方米;其余三面全遮,留一出入口。

现在使用的器具有六大类:

一、戏台。由铝合金配件及天鹅绒布料组成,表演戏台可速装速拆,屏幕前可挂景18幅,下方有道具兼表演操纵垫台一排,后上方悬挂日光管槽3组,40瓦日光管24支。

二、影身、道具根据不同剧目而设计、制作。有时一个人物有多个影身,道具更多。

三、布景。布景分前景和后景。前景贴在胶丝网上挂在屏幕前;后景用牛皮或赛璐璐制成静景和移动景挂在屏幕后;还运用幻灯机打出水、云、雨、闪电等的效果景。

四、灯光。三组40瓦/支的日光管24支,有时应剧情之所需,数支蒙以红、蓝色纸。

五、音响。在排练节目时已录好音,在演出时播放录音伴演。

六、制作影人、道具的牛皮经特殊加工制成,是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流程较复杂,是老艺人的秘笈,从不外传。

陆丰皮影在1975年重新恢复建制后,在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广东省唯一的古老剧种——陆丰皮影名扬一时,载誉海内外。陆丰皮影曾多次赴京参加汇演及演出,所演剧目如《战恶兽》、《鸡与蛇》、《龟兔赛跑》、《飞天》、《鸡斗》、《哭塔》等广受好评。1987年10月,陆丰皮影前往日本兵库县,进行为期7天的友好访问演出,日本五家电视台和十几家报刊都播放演出实况和载文赞扬。1991年7月,赴香港参加“国际综艺合家欢”演出三场,香港几家电视台和十几家报刊都予播放和载文报道,深受好评。

陆丰皮影主要剧目简介

陆丰皮影剧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和改编了许多剧目,如舞蹈剧《飞天》,寓言剧《鸡斗》、《乌鸦和护理》、《龟兔赛跑》、《龟与鹤》、《东郭先生》、《两个朋友》,童话剧《采蘑菇》,神话剧《闹海》等等,均是比较优秀的剧目,演出令人耳目一新,受到省内外观众和专家的赞誉,下面仅择几个剧目作一简介:

《梦蛟哭塔》 该剧根据《白蛇传后传》改编。久困雷锋塔的白素贞,获悉八岁的儿子梦蛟前来探望,惊喜若狂,儿子年幼无知,却把她当作路人。后来梦蛟从额中红痣认出生母,于是母子相认团聚。突然一声炸雷,塔神逼素贞入塔,骨肉又再分开。……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唱腔以陆丰传统地方正字戏、白字戏曲牌为主,融合渔歌小调,曲调委婉凄美,自成一格。

《樊梨花》 本剧属“民间古装神话剧”,是传统戏曲《三请樊梨花》中的一个片断。唐代,北国王周雄,探知唐朝将帅不和,唐帅薛丁山休妻樊梨花,即以倾国人马,攻破边关,杀进中原。薛丁山挂帅拒敌中计被擒,樊梨花不计前嫌下山破敌,终救出薛丁山。樊梨花才貌双全、武艺高超,虽受辱含冤却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她聪慧勇敢,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

传统舞蹈剧《飞天》 由敦煌壁画改编,首次以皮影正面影身的形式搬上舞台,特别是其中的反弹琵琶等动作,形象秀丽、色彩鲜艳,影身制作装订技术独特,使表演更为自如真实、细腻生动。整个画面呈现出太平盛世,和谐美好的现象。

寓言剧《鸡斗》 此剧以国画的形式,典雅大方地展现在银幕上。热爱劳动的花鸡早起劳作,没想劳动成果被懒惰专横的黑公鸡掠夺。花鸡自强不息、刻苦磨练,在再次受到袭击时,斗败了黑公鸡。歌颂了花公鸡勤劳刻苦,奋发图强的可贵精神。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