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大 | 中 | 小
苏香
湖东“山龙船”,是陆丰湖东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项传统文艺节目,是湖东镇喜庆节日一项不可缺少的文娱活动,它以优美的划船舞姿和悦耳的渔歌对唱并举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山龙船”,又名“旱龙船”,以模仿水上龙船竞渡而在陆上操作而得名。龙船分为船头、船身、船尾,船头和船尾均用竹蔓编制,重彩描绘而成。船身采用布料制作,全长20—30米左右,绘有龙鳞、水纹。船头棱角耸立,船尾上翘,整体观之,状若蛟龙,栩栩如生。
“山龙船”主要以群体操作为主,每只人员30—50人,有单船操作,也有男女二船并划。操作时,船员手执船桨,腰系船身布料,分立于船中两边,前面一人舞头,一人撑尾,中间一人敲锣、一人打鼓、一人擎旗。开始时,舞动龙头的吹哨指挥前进,船员紧跟音乐节奏及哨子声,做相应的划船动作,船尾掌舵者尾随其后,与船头步伐作相应的配合动作,轴压整艘龙船舞姿。这一切进入正常状态之后,优美的渔歌声缓缓响起,船员鼓足干劲,边挥桨,边高唱。此时龙船的表演技巧达到顶峰,气氛热烈雄壮。整体观之,仿若蛟龙在海浪中奔腾穿游。
湖东“山龙船”这项由来已久的传统民间文娱表演活动,据说最早盛传于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年),由湖东人模仿水上“划龙船”动作,通过提炼、简化,然后演变搬迁到陆上操作而来。显而易见,“山龙船”主要来源于水上的“划龙船”,那么,水上的“划龙船”又源于何时何处?
据史书记载,“划龙船”的最初创始人源于春秋战国时的越王勾践。战国时,位于南方海域区的越国,为抵御诸侯国的侵扰,勾践经常率领古越族人在海上进行军训。军训期间,勾践为激励士气,消除战士疲劳,便在海上摆擂台,树旗帜,配鼓乐,以“划龙船,竞上游”的形式,排兵列阵,进行水师操练。于是,在蔚蓝苍茫的大海上,一条条训练有素,干劲十足的“龙船队”便应运而生。越国亡后,隶属楚国,吴越百姓便把这项水上军训活动传承下来,从此,南方沿海地区便有了“划龙船”这项文娱活动。
到战国晚期(公元前305年),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而遭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军南下攻打楚国郢都(湖北荆州),屈原因不忍心看到楚国沦亡悲剧,便愤然投江而亡。吴越百姓为纪念他的忠贞之心和爱国情操,在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死亡这天,在江湖海面上“划龙船”拯救他,同时,向江湖大海抛掷粽子喂鱼,以防鱼伤其尸体。有南朝·粱宗慎《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河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后来,吴越百姓便把农历五月初五这天称为“端午节”。自此,每到这日,江南古吴越人便在江湖海面“划龙船”、“抛粽子”祭祀纪念他,这一习俗此后一直流传于江南沿海地区,相沿至今。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