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陆丰谚歌历史典故释解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 | |

苏香

《寻亲歌》

铜钉换铁钉,我是苏州人外甥,

自细姆北(不识)苏州路,行到苏州月正明。

铜锣换铁锣,我是苏州人阿婆,

自细姆北(不识)苏州路,行到苏州月正无。

这是一首流传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陆丰沿海各地的儿童歌谣,大凡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能熟念它。它既是一首顺口溜,又是一首民谣谚歌。念起来,朗朗爽口,活泼轻快,童趣横生。

乍看歌词没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小孩儿家一字一板唱念的玩意儿。但若细究其词眼,却不难发现个中奥妙,它不仅隐含着中国古代南北商贸往来的历史渊源,还隐藏着古代北人大举南迁及汉越杂居婚配的历史史实。

一、隐含历史南北商贸关系

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北方,以盛产铁器耕作技术优于南方,而南方又以出产铜器、锡器等超越北方,于是,便有了南北各取所长,相互贸易之史。

西汉时,中原铁器大量南进,为岭南生产耕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而南方驰名远近的黄金铜器之物又源源不断输送北方,从而形成了南北相互商贸之路。这种南北商贸往来,始于西汉刘邦年代,到吕后当权时,曾被阻梗中断。《史书·南越尉佗列传》记载:“高后时,有司请禁南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由此可知,吕后专权前,汉朝铁器输向南方,而南方又以铜“商而通之”。由此,便有了“铜锣换铁锣和铜钉换铁钉”之说。

二、代表南北方联婚姻亲关系

从谚词“外甥”、“阿婆”的称呼探究,这种称呼源于婚嫁裙带关系。古时,浙江以南至两广一带原是百越族人民居住地,后因中原战乱和饥荒频发,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人纷纷南逃,他们一路向南扩展,从河南、山东迁到江西、福建、至两广,后移至海陆丰地区。北方移民在海陆丰定居后,与当地越族人民杂居婚配,生儿育女,于是,北南两支不同血统民系相互渗透,孕育下一代,成为了现在的潮汕人。

江西、江苏一带的女人远嫁南下海陆丰土著粤(越)人后,“苏州人的外甥、阿婆”之称便应运而生,即苏州的女子嫁到海陆丰后,所生儿女,便是苏州人的“外甥”。而“阿婆”称呼,即是相对苏州人小辈对远嫁南方上辈女人的称呼。

可以想象:古代中原因兵荒马乱,一女子与家人离散后,孤身一人随南逃大潮,到达海陆丰后,便嫁给当地人。若干年后,面对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思家心切的母亲,对儿子说起自己的身世。儿为践母愿,背上囊囊行空,千里迢迢,踏上苏州路为母寻根。他翻山越岭,日夜兼程,从日出行到日落,又从月明行到月落(暗),边走边叹:“自细姆北(不识)苏州路,行到苏州月正无(月无指天亮)”。道出了儿子为母寻亲的艰辛历程。谚词念来朗朗爽口,情真意切,动人心弘。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