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迎仙桥的传说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20 发布者: 字体: | |

吴志跃

陆丰县城东海镇一河两岸,风光秀丽。河面笔直宽阔,两岸绿榕成荫,河上有一桥连接南北,名曰迎仙桥。状如彩虹。在这如诗如画的河上有此充满传奇的桥名,成了远近闻名的景点。

踏月长桥夜,空明豁远眸。

虹光遥近郭,珠彩落前空。

风漾层冰合,烟融匹练浮。

清心同皓魄,相与印中逢。

(清乾隆朱介圭)

桥身原是的六墩七孔平桥。一九九0年重建时,改成三孔的拱桥,桥面也展宽至20米,两边设人行道置石栏杆。桥名“迎仙桥”三个字是时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程思远题的。“迎仙桥”这一桥名陆丰人叫惯了、听惯了,习以为常。但外地人听来很好奇:这桥名起于何时?缘何取名“迎仙桥”?迎的是哪路神仙?关于这桥名,当地有这样的传说:

远古以前,东海滘这个地方是没有河的,当然也没有桥。平坦的大地,良田万顷,田野间散落一些村落,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勤劳的汗水收获这田野的回报,民风淳朴,大家和睦相处。犹如世外桃园。但这里地处南疆,西北一带山高林茂。蛇虫虎狼甚多。中有一条大金蛇,千年修炼,得道成龙。无奈天规难违,没有仙箓,登不了仙界。空有济世本领,却苦于报国无门。忧郁度日。时不时掀点风吐点雨,一来修炼自己的本领,二来吐点怨气。常常搞得大地天昏地暗,大雨滂沱。有一年夏天,这孽龙玩过火了,一连数月大雨倾盆,天象塌了一样,导致山洪爆发,地泉突涌,洪水浸没田野村庄,泡浸数月以后,洪水从低洼处突围,象脱绢的野马奔向南海。洪水走过,洼地形成了一条大河,将原来连在一起的大地自东向西隔成南北两边,这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东河。经此劫难,百姓苦不堪言,终年为水患所害。适逢八仙过海东渡,路过此地,见此情境,愤慨不已,体恤民情,拨刀相助。吕洞宾一拐杖敲在孽龙头上,曹国舅一掌把它按在地上,韩仙子把它的龙须拴在树上。这孽龙睁大双眼,盯着众仙:“我乃有千年道行的真龙,你们不可造次!”众仙乘势坐在龙身上,何仙姑发话了:“孽障,你看看,你凭一时兴起,翻江倒海,可知危害多少生灵?”孽龙顺着仙姑所指,低头看去,这一看不打紧,看那大河两岸,房舍倒塌,田野被浸,水面浮满人畜的尸体……小孽龙吓出一身冷汗,知道自己做错事闯了大祸,于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向众仙求情。八仙乃天人,当然知道凡事都有个数,没有要屠杀它的意思,只是要教训教训它。于是罚它把龙身化成山脉,固这大河南侧的洼地,将功补过,为这一方百姓造福。这孽龙听到轻饶,叩头谢恩。伸展龙身化成长堤挡水。慌忙中把原来的河道挡住了,致使河水向西多走两里才拐弯向南。因龙身有头有腰有尾。因此这长堤就有高有低。高的后来就叫做山。这龙头化后还是龙模龙样,不信你看今日龙山中学西南侧当地人叫龙头的地方,活脱脱就是龙的模样。而龙山中学西北侧的山下,有一个地名叫龙须巷,这是当年韩仙子栓龙须的地方。因那里近龙嘴,常有龙津流出,当地人就在那里挖了井,叫龙须井。这龙山没点破没有人知道,只知道现在的龙山中学这个地方叫龙山,龙山脚下有金带巷、有龙须巷;龙须巷这地名容易理解,而金带即是当日孽龙随身佩带之物。飘落那里而得名。龙山北方三里有个地方名叫龙潭,这是当年孽龙在那里戏水的地方。龙山向东北方向延伸,在陆丰境内的依次是:龙山、大湖山、飞鹅山、福字山、白石门山、狮仔嶂。虽然这些山有高有矮、有大有小,但脉络是相承相接的,这些山连起来,宛如一条巨龙,那正是当年小孽龙的龙身化的。

小孽龙降住了,但大地一片灾痕,特别是留下这条河。有道是隔河千里远,对周边的百姓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不便,于是乡贤就倡议造一条桥以通南北,刚造时是木桥,很简单。桥造好了,大家很欢喜,搞了一个隆重的庆典仪式。免不了感谢天地、祭拜神明。时有乡贤提议:救我们百姓于苦难的是仙人,我们要世世代代铭记他们,更求他们常临东海,为我们赐福。我们就把此桥命名为“迎仙桥”。大家一致赞同。这桥名一直延用至今。迎仙桥北侧是迎仙街,南侧是大街,历史以来都是东海的集市中心。成书于乾隆十年的《陆丰县志》,就有“仙桥夜月”的记载,有图配诗,且位居陆丰八景之首。有史可考的是:南宋宝佑二年(公元1524)知县肖泰夫率领民众建这条大桥,桥名就叫“迎仙桥”。迎仙赐福,桥名寄托着两岸百姓千年的祈盼!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