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趣说“大安蒜”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20 发布者: 字体: | |

梁水良  周振中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细想,水土“养”的又何止人!

位于螺河中游岸边的陆丰大安镇,以其丰沃独特的土壤培养出声名遐迩的“大安大蒜”,与“大安剪刀”、“大安炒粿”并称“三宝”,被当地政府列入“一乡一品”的“大安蒜”。

据说,在一次酒类博览会上,茅台酒销售人员故意将酒杯掉在地下,顿时,香飘整个展厅。就这样,茅台酒“一摔成名”。相传大安蒜的出名,也有类似的经历。

清末民初,随着汕尾与香港贸易的兴起,各地货商云集汕尾港。某年清明节前后,一批批的大安蒜,肩挑船运,大量运抵汕尾港销售。可惜,天不作美,阴雨绵绵,大蒜迟迟未能卖出,眼看春耕农事已到,蒜农推选出一代理人,将大蒜寄放在客栈骑楼下,交由代理人打理。该代理人很有经商头脑,用纸皮写上“大安蒜”三字挂着蒜堆后,在旁边搭起临时锅灶,买了肉菜,捣鼓着大蒜,或用蒜茎炖,或用蒜叶炒,或沾蒜蓉蒸,一时间,蒜香远飘,引来路人驻足,一顿免费招待后,客人纷纷掏出钞票,买回来大捆大蒜。又有一日,南洋商人闻香而至,因语言不同,彼此只能靠比划手指讲价。代理人伸出两个手指,意为每斤二元;南洋商人比划五个手指,并要全部买下。几千斤的大蒜一下抛出,让尝到甜头的代理人意识到此中的巨大商机,他于是想办法去了香港,主要经营大安蒜,迅速暴富。大安蒜也从此成了东南亚市场上的抢手货。

大安蒜以其粒大、油多、味香、杀菌能力强而享誉海内外。随着海外市场需求的激增,大安蒜有时供不应求,邻近产地的大蒜便也冒牌搭售。其实,正宗的大安蒜不难辨别:蒜膜通常为紫色,蒜茎约10厘米,有一至二粒花生米般大小的蒜珠(俗称“脚头夫仔”)。还有一个方法:用菜刀剁蒜,凡能粘附刀侧的皆为正品。因大安蒜蒜油特厚特多,且粘性特强。

大蒜种植对土壤的要求很高。农谚云:豆吃生,蒜吃熟。就是说,种蒜要在多年种的园土中种才会有好收成。生地上种蒜,要三年的时间才能种出标准的“大安蒜”。第一年要改良土壤,挑上足够的塘泥,供足养分,精耕细作。第三年后才达到要求,才能产生效益。旧时,大安南门洋是有名的大蒜种植基地。然而,在这片广袤的田野中,也只有在“衙门前”近一里宽的地才可以种植出上等的大安蒜。

大安蒜农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根据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摸索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种养经,还发明了一种布种专用工具—“蒜耙”。布种要把内弧覆在地上,蒜种不能深种,种深了蒜要分瓣,蒜头不能成粒。蒜种颗粒大的按要求布下,颗粒小的间种在大的中间,日后长成小棵的蒜苗,可留作日常佐料。初种时要用“毛枝草”覆盖着上面。对肥料的要求也非常苛刻,要认定厕所的粪水,浇蒜的厕所必须在6个月以前禁止加水,否则生厕水会使大蒜枯死。

在计划经济年代,大安镇作为全县大蒜出口种植基地,曾一度兴起大规模的种植热潮。田间里,一垄垄的蒜地,连绵成片,蔚为壮观。收获季节,田地里,山坡上,到处都披晒着大蒜。大安供销社作为收购方,承担着出口创汇的重大任务,从各生产队收购来的大蒜,分类晒干后,集中堆放,收购点之一的后壁埔,几十条大货船昼夜不停装运,忙碌不停。

大安人对蒜情有独钟。逢年过节,婚丧喜庆,餐桌上的“猪脚墨脯鸡”,少不了用大蒜作佐料。亲友间的馈赠,也少不了“咸蒜头”。

“咸蒜头”的淹制也有秘诀。据介绍:从大田里收起后必须在一二天内淹制。淹制程序是:一选蒜。剪去蒜茎,裁去蒜根,剥去外膜。裁蒜根不能把脐部剪得太深,否则不能保存长久。二洗净浸水。时间需两天两夜,换水两次。三配置盐水。待沸水冷却,按一定比例配盐。四装罐加盐水。这样放置二个月后即可食用。

在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战争年代,一南下部队战士水土不服,纷纷拉肚子,有商人献出一担“大安蒜”,每位士兵分配两粒蒜头,说也奇怪,生嚼咽下,病情即有好转。部队即下令采购大安蒜,每人预发两颗蒜头备用。

现代药理试验证明:大蒜对多种秋菌、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白日咳杆菌)、霉菌病毒、阿米巴原虫、饶虫等有抑制杀灭作用,临床应用于肺部和消化道的霉菌感染,阴球菌性、脑膜炎、百日咳以及肺结核等,有降低血胆固醇、三酸甘油脂蛋及抗癌等作用。对水土不服优为特效。

在大安民间,大蒜还是避邪之物。比如,建屋上梁时,梁柱必绑柑桔、剪刀和大蒜,祈求安康吉祥。姑娘出嫁嫁妆也少不了大蒜,以祈求婚姻幸福美满。小孩第一天入学,在家要食大蒜,意为“能写会算”。每年开正后,第一次上圩购物,少不了买一小把,至少是一两根大蒜,祈祷一年作业有剩余。意为“有好蒜(算),有好串”。正月十五元宵夜,有些村庄还有炒青蒜掷蒜叶的风俗。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