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20 发布者: 字体:大 | 中 | 小
——明清时期陆丰与惠州叶氏家族渊源刍探
叶良方
明清时期,陆丰叶氏家族与惠州府城及声名赫赫,不仅历代人才辈出,文韬武略,官位显贵;而且富甲一方,枝繁叶茂,瓜瓞联绵。这两大家族,均出自叶梅实及其胞兄叶梅友传下的后裔,其共同的发祥地均在陆丰县吉康都螺溪约,分别于明初、明末先后迁居惠州府城。族内诗人学者,交游甚广,斐声四方。在明代就出了两位代表性人物,一位是守边戌土屡建奇功的总督叶梦熊,另一位是经国理政敢于谏诤的大臣叶高标。
一、陆丰叶氏家族与惠州渊源
(一)家族源流
陆丰螺溪叶氏家族可追溯至梅州入粤始祖叶大经。叶大经,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县)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丙辰岁登进士。咸淳二年升为福建制置使。宋亡后不仕,定居程乡县(今梅县),建浪口大宗祠南阳堂。传下八世祖叶世蕴,生子梅友(陆丰及惠州始祖)、梅明(梅县、五华始祖)、梅实(名汝荣,陆丰及惠州始祖)、梅林(龙川始祖)、梅德(名桂实,紫金古竹始祖)、梅贞(名柏实,博罗观音阁始祖)六兄弟。明洪武初年,梅州九世孙叶梅友首先从梅州迁到海丰县吉康都螺溪乡开基。其弟叶梅实及十五世孙叶德戚亦随后接踵迁入陆丰,成为“螺溪”叶氏三祠开基始祖。清雍正七年(1729),武举人叶维录和进士叶洁齐撰修的《螺溪南阳叶氏宗谱序》对此记曰:“其迁居海丰为螺溪创业,肇基之始祖者,梅友公也。公生于元代,当明初携弟梅实公及德戚公发祥螺溪。虽历年久远,可遥溯其时事也。”“二世材成公,披荆棘,开草莱,以宅斯土。田园庐舍之利……十数传,生齿自繁,冠盖相望。或居梓里,或迁他州,或散处于郡邑村市,盖有乘车、戴笠,相逢而不相识者”。族谱记载惠州府叶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发详地和迁徙路线。
至今,主要聚居地陆河县约有叶姓人口6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其中发祥地螺溪镇约3万多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0%。外地后嗣经历代迁徙散布在今惠州、汕尾等地人口总计十几万人。
(二 )家族主要祠堂
螺溪五星宗祠。明万历年间,九代孙叶怀梧在正大村创建叶氏宗祠。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已迁居惠州府城兼园别业安居的叶维阳,捐银两百两复建被山贼焚毁的螺溪叶氏宗祠。至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三代孙壬午科举人叶季忻扩建沙坝祖祠。叶氏宗谱云:祠居田垄如砥,庄然中处。北枕葵头嶂,南朝火山嶂,东拥竹篱嶂,西倚黄茅嶂,正中生土。其天然之物体形成,五行之星象朝环,故谓五星归垣也。因此沙坝祠又称五星宗祠,简称上祠。大门对联曰:“五岳朝中地;星河拱北天”。上厅挂“功及三郡”、“谏议名卿” 横匾,下厅悬挂明崇祯皇帝御赐的 “职任最为清要” 题匾。祠内有叶高标题撰的《五星归垣》诗云:“荷蒙我祖建闾阎,金水行龙木火炎。水出昆仑生帝北,火明许嶂发天南。东山乔木家声远,西域黄金汉室端。着锦千秋承圣主,谁鸣土鼓尽中湛。”五星宗祠以梅友为螺溪始祖,传下名贤有:十世敕封明吏科右给事中叶珠,江西贑州府同知叶逢春;十一世礼科都给事敕赠太常寺少卿叶高标,敕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叶英标;十二世崇祯年间举人叶维菱、叶正荃(字炫澍),清广西桂林府同知叶维阳;十三世广西左州知州叶本穗,康熙举人叶祈鞉、叶本培;十四世顺治举人叶琪树,雍正三年甲辰科进士、山西太原府岚县知县叶洁齐等。祠堂所置的36个牌位功名均为贡生以上。
螺溪田心祠。明洪武年间,叶梅实携带叶万芳、叶秀芳二子迁居惠州府城,遂为螺溪、万石坊两地创业肇基始祖。长房明芳(字惟珍)留居五华原籍,传两子移居海丰赤石、孔子门、南汾等地;次房叶贵芳(字惟嶂)与其母李氏留居螺溪;三房叶华芳(字惟琏)移居罗浮等外地。清雍正元年(1723),次房叶贵芳后代在螺溪西畔良洞龙岗下建田心祠,简称中祠。祠倚龙岗,南朝许峰,临螺河而傍茶山,景色秀丽。祠宇呈上三下三结构,古朴典雅。祠内供奉叶梅实及其后裔共56个灵位,并仿刻惠州万石坊叶氏宗祠的牌匾,于大门正面悬挂“三世一品”,左右悬挂“太保第”、“尚书第”等匾额。上厅龛面悬挂明万历二十年御赐“葵心体国”匾,下厅悬挂“九世大夫”匾,厅内墙壁挂叶梦熊之大幅彩像,并悬挂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状元黄士俊的题赞:“将相一门三太保,公卿九代十乡贤”。鎸有两部尚书叶梦熊的《史传诗》云:“凌江一派自何年,水木悠悠遍谷川。曾有冠裳通上国,更多耒耜列腴田。成周业起豳风咏,万石贤声史氏编。不计亲疏千百万,但求无忝是家传。”
万石坊叶氏宗祠。明洪武年间,叶梅实携二夫人邱氏所生的叶万芳、叶秀芳两子,从海丰迁居现深圳市沙头角盐田,继迁惠州府城万石坊。四房万芳(字惟高)携两子再迁往博罗、东莞等地;仅剩五房叶秀芳(字惟从)与子叶仲杰留居府城,传下数代经营米业为生。因买卖公道,顾客自主取米,按所取斤两交钱,被当地群众称为“叶不量”或“不量公”。因经营米业致富,遂培养子孙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至第七代裔孙春及参加乡试中式解元,官至户部郎中等职,第八代孙梦熊赐进士及第,官至总督,太保兵、工两部尚书,万石坊叶氏家族从此开始成为仕宦世家。明万历年间,叶梦熊在下鹅湖东畔兴建叶氏宗祠。石门楼额镌“叶氏宗祠”四字。祠内正厅悬挂明万历三十五年当朝名宦的题匾。其中有钦差兵部尚书总制戴耀题赠的:“三世一品”;钦差刑部主事黄介、御史王申题赠的“九世大夫”;兵部尚书张印佳题赠的:“世受国恩”、“七世流芳”; 大学士程文德题赠的:“七代流芳”; 镇守使何伟、邑侯邓镰题赠的:“文武忠孝”; 状元黄士俊题赠的:“忠贞节烈”;兵部尚书湛若水、兵部侍郎陈大科题赠的:“名卿世宦”;礼部尚书韩维柏、韩日瓒与兵部主事愚婿韩如琰、韩如璜博罗韩氏家族题赠的:“天下廉能第一理学名宦”。祠堂祖龛共置立始祖叶梅实至九世裔孙的56个牌位。宗祠造型宏伟,雕梁画栋,颇为壮观。至清末叶氏子孙寥落,宗祠破败不堪。以致清光绪进士江逢辰过其门喟然叹曰:明少保叶公梦熊、太常叶公高标…皆郡中巨族,冠盖相望,今后微矣,过其祠宇感吊以诗云:“金带街前旧门第,百官池上古祠堂。颓垣雨暗缘青藓,坏屋烟寒长绿篁。手泽鼎彝谁郑重,头衔碑版亦荒凉。层楼工尽无穷意,此是鸣珂冠玉乡。”
万石坊叶氏宗祠及陆丰螺溪田心祠均以叶梅实为始祖。其中传下五房叶秀芳一派名贤有:五世钦赐文林郎例赠大夫叶峦,例赠朝议大夫叶奕;六世诰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南京工部尚书叶标、例赠朝议大夫天佑,湖广参政叶熙;七世诰赠太子太保叶春芳,明解元户部郎中、著名方志学者叶春及;明万历严州教谕、经学家叶萼;八世太子太保三边总制叶梦熊,岁贡生赣州如皋主簿叶梦麟,九边军务加军功议叙知州叶梦桂,钦赐七品顶戴叶梦祥;九世朝议大夫太保锦衣卫钦差巡查御史叶世仍,诰赠文林郎南京太常寺典簿叶世岱、叶世佐、叶世仪,中宪大夫云南司主事叶世俟;十世太常寺主簿叶绍履,邑庠生承袭少保锦衣卫叶维城,邑庠生授袭东宫侍卫叶维垣;十一世清康熙十四年乙卯举人授内阁中书叶自发,阳江教谕叶自茂;十二世清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经魁举人海阳教谕叶适;十四世广东督粮道升万、兵部主事叶英发、连州阳山训导叶鸿仪、惠州永安训导叶秉春等。
(三)编修家族谱牒
清康熙五十七年惠州梅实公十二代孙叶适以及清雍正七年梅友公十二代孙清康熙武举人维録、十四代孙清雍正元年进士山西岚县知县洁齐编修的《叶氏家谱》(手抄本)。2003年广旋和2007年剑锋主编的《叶氏家谱》(印刷本)等;记述惠州与海丰螺溪上中祠叶姓先祖源流、世系,历代谱序、名家文章、族内名人事迹等。还有抄录自古籍的《叶梦熊勒石贺兰山》、叶春及《新建碣石元武山记》、叶石泉《奏剿山寇疏》、黄士俊《特赠太常寺少卿叶高标公传》等。并录有叶梦熊《叶氏源流诗》云:“欲识仙翁出处时,宁郡文献中江西。官居潮邑三千教,工部梅州万古稀。孟仲季卿源共脉,贞清兄弟始分枝。后人若问宗与祖,莫把源流作不知。”
惠州和海丰(陆河)叶氏家族通过上述修族谱、究渊源、排辈序、修祠堂、会宗亲等敦睦宗亲的办法,以此加强家族之间的活动交流,促进和加深两地之间的族谊。
海丰螺溪上祠叶梅友与中祠叶梅实世系对照表
二、人才辈出的惠州与陆丰叶氏家族
明初,惠州府城万石坊(今惠城区桥西中山南路)叶秀芳传下二至六世裔孙均经营米业,属于平民商户。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六世孙叶熙(湖广参政)、七世孙叶春及(户部郎中)和叶春芳(古田丞)等,始发奋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家族从此走上从政之路。至嘉靖四十年(1561)八世孙叶梦熊,乙丑科登进士第,官至兵、工两部尚书,上下二代的眷属均受到朝廷的封赠和荫授,是家族最旺盛的时期。
叶春及(1532-1595),字化甫,号炯斋、石洞。天资高明,少以古人自期,好读先秦以上书,尤致力于《左传》、《离骚》等。嘉靖三十一年(1552)解元,授福建闽清县教谕。隆庆二年(1568)上书陈时政三万言,都人传诵。隆庆四年(1570)出任惠安知县,施政三年,政绩斐然。《惠安县志》载叶春及在任上“采风谣,询疾苦,清宿弊,均徭役,革羡余,毁淫祠,开凿鸠坝以通水利,减入寺租田,定官催征纳规则”。五年邑大治,升宾州牧,离任时惟“蔽衣一箧”。惠安父老数千人送出郊外,设祠立碑。当地有“叶公为政,惟饮吾水,设施不烦,五风十雨”之颂。万历二年(1574)离任。西迁四川宾州知州,以疾辞而忤当道,被削籍回归罗浮十余年。曾远赴江西“石莲洞”问学于著名学者状元罗洪先。返回惠州后,在罗浮山“石洞”读书讲学。万历十九年(1591)得佥都御史艾穆推荐,擢湖北郧阳府同知,迁户部员外郎,转郎中。万历二十三年六月,病卒于任上,终年64岁。平生著作等身,著有《惠安政书》、《絅斋先生文集》、《万历順德县志》等,是全国著名方志学者、诗人、文学家。
叶梦熊 (1531-1597),字男兆,号龙塘,又号华云。少有大志,读书通大义,年十六,补邑庠生。为文有气概,太守吴公至异之,后随兄梦麟等负籍南海,就学于何宗伯。嘉靖四十年(1561),以《书经》中式辛酉科乡试第四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成乙丑科进士。历任福清县令、赣州知府、安庆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备。明万历起官至山东布政使、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陕西、甘肃,因战功擢升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兵部尚书,转调南京工部尚书。历官二十五任。出任甘肃总督时,创制轻车神炮,平定蒙古哱拜部落的叛乱,勒石贺兰山,功名显赫。万历二十三年(1595),梦熊以边患告靖,称病引退,经五次辞官始获准返乡。居家二载逝世。著有《华云集》、《太保集》、《战车录》、《运筹决胜纲目》等。万历二十七年(1599)七月二十五日,刑部主事王玠奉旨到惠州谕祭葬,大学士王宏诲作《龙塘叶公神道碑》,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杨起元作《叶梦熊墓表》,光禄寺正卿郭棐为作行状。御赐两面浮龙金牌,赐葬于菱湖畔的游龙山(今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御封墓碑:“葵心体国,忠义可嘉。”
叶维城(1621-1683),字宗翼,号犹龙。叶世仍子。惠州(海丰螺溪)传下十世孙。受荫授堂上佥书管事、锦衣卫指挥同知佥事。维城为人慷慨好义,尤喜结纳四方朋友。明亡后,年方弱冠的维城隐居于自家庭苑西湖泌园,不惜“解百金赎归”流失市井的古名琴绿绮琴,以寄托自己对前朝的怀念之情。清康熙五年(1666),连国柱出任归善知县,参观了这座西湖名园后,对泌园景色和维城的思想行为,作了精细的描述。其泌园记曰:“叶君犹龙,其祖太保龙潭公也。太保文武才猷,勘乱功成,晋阶大司马。策勋者以金吾官厥后……未数岁而玉步改,叶君即归隐作烟霞泉石计,意不在烟霞泉石也。故因湖之龟山而作为别业,曰泌园云。夫衡门泌水,诗人以言隐居乐,而叶君命名,似非无意……若叶氏以弱冠之年遽作身退之地,视湖藤若蓴菜,鱼鸟为亲,丘壑为伍,终焉湖上而欲视天下之盛衰,例之洛阳名园之兴废然乎?否也。时岁甲寅人日,燕游于斯,感而为记。”此文明确地指出,叶维城心怀大志,不忘前明对其家族数代的恩眷,故不愿仕清而“归隐作烟霞泉石计,意不在烟霞泉石也”。叶维城隐居泌园与本邑族孙叶维阳、举人姚子庄、姚子蓉等诗友时相来往,并与来惠的著名诗人澹归、屈大均、王士祯、梁佩兰、何绛等赋诗谈文,成为交谊深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园中终日唱和,怀念故国,坚守民族气节,最后以诗书相伴终老。
叶梦熊曾孙叶自发、玄孙叶适,俱是惠州知名诗人。叶自发(1641-1699),字如轩,一字星源;号拟园。幼敏慧,擅诗,尤精制艺。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科第十三名举人,候补兵备道升授朝议大夫,钦加内阁中书。所著有《星源集》行世。叶适(1656-?)字顾吾,康熙四十一年(1702)壬午科经魁,授潮州海阳教谕,博学能文,思维敏捷。长于诗,工书法。少与从叔叶自发读书于西湖,尝与四方知名士泛湖吟咏,斗捷骚坛以为乐。因自号西村,惠郡士大夫莫不知有西村先生者。曾纂清雍正《归善县志》、《海阳县志》,辑《国朝诗采》,著《韩江小草》、《西村诗集》等。其《丰湖秋月》诗云:“微微秋渚坠银蟾,一片空明百丈缣。红叶落疏山影瘦,白云飞尽塔峰尖。沿堤诗舫频移棹,傍水针楼不下帘。最爱六桥光霁夜,当年风韵想苏髯。”《清诗精华》论其诗“游心于石湖、剑南间”;陈融评其诗是“诗中有画丰湖句,得是鲜明失是纤”。至道光三年(1823),十四世后裔广东督粮道叶升万、兵部主事叶英发、连州阳山训导叶鸿仪、惠州永安训导叶秉春,也是家族出色的人才。
螺溪叶氏家族亦是八代务农,迨明隆庆六年八世孙叶石泉(字宗德)通过刻苦读书,赴试获岁贡生功名,始开螺溪叶氏科举之风气。明万历乙丑科举人叶逢春云:“常读伯祖《石泉公疏》,想见其世,吾叶家邑之螺溪,数代而得伯祖始尚诗书,有声于庠郡大夫。吴公选入经馆,居恒旬景山中修举子业。”逮至明崇祯元年,礼科都给事中叶高标一家三代,是螺溪五星宗祠人物最为兴盛的时代。其中声名卓著者有进士叶高标、叶洁齐,有举人叶逢春、叶正荃、叶天桂、叶祈鞉、叶祖翼、叶文峰、叶昌、叶初开等18位,有贡生叶宗德、叶天正、叶廷翰等25位。文风蔚然,成为海陆丰望族。
叶逢春(约1580-1646),字燮炫。叶高标堂叔。他平时孝敬父母,处事谨慎,以长厚称。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乙卯科举人,授云南腾越州知州。府县志称其“政教宽简,繁剧就理 。升江西赣州府同知,三载间军民颂之为贤宰,署府篆八阅月,劳心抚字,务剔奸弊,真古循吏也。” “任满归乡,亲族睦邻,恤贫惠寡,严训子侄耕读,外事丝毫不染,饶有仁德休风焉。”
叶高标(1593-1641),字自根,号大木。在螺溪族内私塾受启蒙教育时,就显示出聪颖绝伦的天性。长大就读于莲山鹤峰,博洽群书,对程朱理学和《左氏春秋》颇有研究心得。他对诸弟学业,不延他师,亲自督促学习。训迪诸弟同心共勉,考取秀才,俱入泮读书。明天启四年,乡试获取举人功名。崇祯元年(1628)春,获戊辰科三甲第42名进士,授安徽省歙县知县。在歙县任上,为当地百姓做了“治理地方秩序、驱除虎患、调解平定黄山案”等善政。他对教育勤于课督,对人才乐育其成。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歙县子弟在各级科举考试中,成绩卓异,累登科名,名闻海内。是科有举人方土亮、项人龙、江禹绪、曹晔、郑元禧、汪运光等6人进士及第。有司各级交相推荐赞许,经朝廷稽核成绩评为卓异第一,遂升为刑科给事中。历升吏科右给事中、礼科左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在京任职期间,为明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抗倭名将汪道昆的遗稿《汪司马太函副墨》作序。同时为方便惠籍人士到京城办理人事、经商和参加考试等活动,叶高标拿出薪俸并动员惠州府籍的京宦捐出津俸建置惠州会馆。竣工后亲题会馆大堂匾额曰:“丰湖天际”。从此,惠州府籍书生、候选官员和商人到了京城,就有了歇息、温习和会谈的地方。崇祯十三年(1640),在四方多事军饷紧急之际,高标被崇祯帝简授以总理十三省粮饷的权力。他殚精竭虑,总揽大局,杜绝情面之风,对户部钱粮进行清理,打击中饱私囊的贪污形为。终于清查出冗费70余万两,剔除弊饷数百万两。获得崇祯帝的充分信任。是明末一位理财有方,敢于谏诤、鞠躬尽瘁的清官,被时人誉为“谏议名卿”。崇祯十四年(1641),奉御命出外的叶高标病逝于河南怀庆府。崇祯帝追赠他为太常寺少卿,并派大臣到惠州西湖黄塘嶂举行祭礼,宣读谕旨。翰林院检讨梁兆阳作墓志铭曰:“湖水澄泓,潜鳞毓只;凤山嵯峨,群材育只;马鬣名封,于焉卜只;大鸟轩翔,绥而福只;子姓丕承,式而榖只;誉命松门,纷相属只;春露秋霜,椒浆馥只;白日无扃,千秋淑只。”惠州官府和海丰县府将其灵牌奉入乡贤祠世代崇祀。大学士黄士俊奉御命题赠“职任最为清要”横匾。叶高标在朝廷所用的御赐象牙朝笏,原存螺溪叶氏后人。解放后,献给陆丰县文博部门收藏。
叶维阳(1612-1688),字必泰,号许山。叶高标长子。海丰螺溪上祠十二世裔孙,也是五星祠传下在惠州创基的第一代。明崇祯十五年岁贡,授广西桂林府同知等职。明清鼎革之际,出任南明中书舍人。南明灭亡后在惠州南山兼园(今市十一小学西侧高地)隐居,撰有《水晶鱼说》。清顺治三年春,他出资募壮士设奇谋击退10余万巨寇对惠州4个多月的围困。《归善县志•前事记》载:“顺治丙戌春二月,参将车任重、中军罗昌兵叛,连山寇陈耀等众数万攻城。守道杨彝瑀等登埤守,绅衿同各官分守城门,复募死士开门冲杀,贼氛稍夺。六月,抚院调援兵,围始解。其捐资募卒,郡人叶维阳与有劳焉。” 顺治五年,参与校雠《苏文忠公寓惠录》为之作序并出资重刻。康熙元年(1662),为反清复明大业,岭南名士屈大均来到惠州,叶维阳将其留宿在兼园多日。清康熙四年(1665), 澹归和尚亦接踵来到惠州,受到维阳的盛情款待。康熙初年捐巨资以为倡率,修筑加固平湖堤等。《修西湖北堤碑记》云:“叶君维阳捐资过半。叶君视公事如己事,固抱德而隐者也。”康熙年间,接待来惠的岭南诗人陳子升等,并与当地名流曹彝伯、姚子庄等在兼园、泌园、准提阁中醉赏明月,寄志唱酬,静待时变。陳子升、陳恭尹的《独漉堂集》、《中洲草堂遺集》留有《寄叶许山》詩。同时,从叶维阳遗留下来的诗词中,亦可看出他们的深厚情谊。其《偕同社穷泛湖源》律云:“横槎一望白云间,曲曲清溪曲曲山。纵目长塘悬怪石,快心半径泻澄湾。鹤田拂翠苗初熟,渔艇高歌钓自闲。千顷浮光从此发,扁舟引胜不知还。”诗中记载他与岭南名家屈大均、南明举人翟祖佑等诗友乘舟畅游丰湖,寻访湖源至西南二公里处的对门岭的经过。并有《准提阁送澹師还山》诗:“浮生半百此生多,回首风尘觉梦过。明月洲前曾指点,丹霞杖底喚蹉跎。招携有意凌烟浪,扳陡何时上薜萝。瓶钵悠然丝不挂,去来消息竟如何。”
叶本穗(1647-1703),字瑞五,号石亭。叶高标之孙。郡廪岁贡生。清康熙十五年,随抚蛮灭寇傅大将军进广西征剿吴三桂,累立战功,授广西太平府左州知州。性刚果严毅,慷慨豪迈,广结纳,善施与。任职期间,为改变左州贼多而读书人少的文化氛围,将州内应童子试者十人放宽尺度予以录取,使其得到鼓励勤于功课,不一年而弦诵之声不绝,达於四境。平时集中壮丁、捕快、乡勇进行训练,一闻有警,不用出动营兵武弁,即召集乡丁杀贼。征剿时身先士卒,冒冲矢石毫无畏惧之色。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叶本穗从广西太平府左州知州任上退职回到惠州,奉侍年老的父亲。时岭南诗人何绛来惠,本穗在南山兼园的寿燕亭招待了他。后何绛撰《丙寅春三月叶瑞五招饮后山寿燕亭》诗,详细地记述了兼园的地理环境和宴饮情景。康熙三十五年,叶本穗被合族推为族正。平日敦亲睦邻,劝善惩奸;康熙四十二年,本穗病逝。其长子叶珍献,归善邑庠增广生;次子叶绍元,字奕昌,号到亭。归善岁贡生。
叶洁齐(1698~1731),字一泓。陆丰县吉康都螺溪约(今陆河县)人。为大车公(叶琼标)之曾孙。小时家贫,傭书乡塾,其学以先辈为宗,贯穿经史。试童子试时,为惠天牧学使所器重。《陆丰县志•人物志》载其:“静默笃行,天资敏爽,为文如风发泉涌,吐纳百家。”清雍正二年(1724),到广州参加甲辰补行癸卯科乡试期间,其已故妻子三场皆入梦,备谈儿女家事。鸡鸣乃去。且言是科必中。榜发果列魁选。考官评卷时,本想取他为解元,但因其三场考试入场均误时,故降低其名次。中式第六名举人(经魁)。同年参加会试,连捷成甲辰科进士 ,授山西太原府岚县知县。在京会试期间,雍正皇帝多次赐粥赐笔鼓励他,使他感动万分,挥笔题下《甲辰科殿试御赐笔两枝粥四次谢恩诗》云:“金门晓阙五云中,绛设軺悬德听聪。斑管双承天宠渥,玉馐叠赐圣恩隆。调羹知仗盐梅手,珥笔殊慙朱墨工。盛世喜闻忠谠论,敢将曲直渎宸衷”。雍正七年(1729),他与武举人叶维录撰修《螺溪南阳叶氏宗谱》。后升全州牧伯署梧州知府。卒于任上。著有《荆闱梦记》传于世。
明末清初,叶氏家族约有进士、举人、贡生60多位以上,其中被列入惠州和海陆丰等乡贤祠崇祀的有叶春芳、叶春及、叶萼、叶荣、叶春秀、叶宗德、叶梦熊、叶高标等,入祀的乡贤人数为惠州其他姓氏之冠,亦可看出叶氏家族人才鼎盛的局面。
三、惠州与陆丰叶氏家族交往事略
明清时期,海丰县叶氏宗亲每年到郡庠读书、考试、经商、诉讼、拜祖等,都是在万石坊宗亲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各方面的便利。同样,府城万石坊叶氏宗亲每年回螺溪拜祖,也得到螺溪宗亲的热情接待。因此明清时期分隔两地的叶氏家族有着长达500多年的宗亲交往。
据《陆丰县志》记载,明隆庆至万历元年,海丰叶氏宗族通过惠州宗亲的支持,将地方民情反映到朝廷,最终取得朝廷派兵平定山贼,从而纾解了民困。此事发生在隆庆六年(1572),蓝一清、赖元爵等入据河田、螺溪和八万山区,到处抢掠,每攻下村寨,杀人放火,手段残忍,迫使山民流徙外地。螺溪八世孙叶宗德(字石泉)等,从螺溪逃到惠州府城投靠万石坊宗亲叶萼,撰写《请剿山寇疏》,反映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以来,蓝一清、赖元爵等暴行,使“二十余年民死于锋镝者殆尽,田地荒芜,灌莽极目”。在七世族叔叶春秀、春芳、春及等万石坊宗亲的资助下,走本京师。八月十四日岁荐之时,与岁贡生朱治穆、姜梦星疏请朝廷剿平巨寇,并绘图以奏。并在归善进士、工科给事李学一,御史陈堂在朝的力奏下,终于使朝廷认识到情况紧急,立即派出总兵张勋,参将李诚立、沈思学等统兵数万,到达归善、海丰、长乐三县交界山区,围剿蓝一清、赖元爵的武装队伍。万历元年(1573),官军分作海丰、归善、永安、长乐、揭阳等五哨30营,在姜梦星所率的乡勇队三百人的向导下,击败农民暴动队伍,俘斩赖元爵、马祖昌及其部属2768人。叶宗德因有功于乡国,由广东提督殷正茂上报朝廷,并题赠“功及三郡”牌匾挂在螺溪叶氏宗祠。
明万历年间,叶梅友传下十世孙叶逢春携两弟从吉康都大陂迁入海丰县城,筑屋于龙津河西岸。崇祯二年(1629),叶珠(吉甫)在堂兄弟叶逢春的帮助下,携其次子贡生叶琼标(大车)、三子叶正标(大立)、四子叶英标(自闇);举家从螺溪迁入海丰县城东笏水门。时逢大饥荒,叶珠捐稻谷600石赈救灾民。崇祯八年,海寇进逼县城,叶珠又捐稻谷400石供给团练乡勇守城。叶珠生平懿行多端,襟期爽朗,以诗书课督子孙,颇得时誉。
明崇祯七年(1634)四月,刘香率众驾大海船数十艘到达龙津河,从龙山登岸围攻海丰县城,城内殷富户逃之一空。叶珠及其孙叶许山、叶必崇在其四子叶英标的带领下从海丰县城一起移居到惠州府城,从此与惠州的宗亲交往更加频繁了。崇祯十一年(1638),贡生叶琼标在龙山对面龙津溪西畔荒地新市筑建叶氏府邸,占地面积约3.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为明末海丰县城的三大府邸之一。翌年,叶琼标长子维菱(字必贞,号美波),中式己卯科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琼标修建祖坟见州墓于城东弓地山,并为此建赤山塔以捍祖坟风水。弓地山墓碑为高标妹婿明戊辰科同年顺德进士、翰林院检讨梁兆阳所撰题。清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清兵围新市叶府,举人叶维菱出面见班固山,献出白银1万两作军费,使新市免遭清兵屠戳。高标从京城回海丰县及惠州府城省亲时,必定到万石坊叶祠宗祠拜谒,与万石坊族人一起上香祭拜祠内叶梅实、叶梦熊等祖宗牌位,并应万石坊宗亲的要求,题撰万石坊祠堂门联曰:“公孙桥上公孙宅;第一楼前第一家”。并撰书大厅石柱联曰:“闽粤源流将相一门三太保;巡海世派公孙九代十乡贤。”
在万石坊宗亲的帮助下,叶许山在南山建兼园别业安居;叶英标也在风景优美的秀水湖畔安了家。因此,迁往惠州府城的五星祠一派始自叶珠及其子叶英标、孙叶维阳。直至康熙年间,叶本穗在惠州没有建立梅友公祠堂,而将两代灵位均设在万石坊宗祠的神龛上。其中叶许山与万石坊十二世海阳教谕叶适等列在同一座次。由此可见惠州与海丰叶氏家族的亲密关系。叶英标迁居在惠州府城秀水湖畔,因对当地湖光水色颇感惬意和赞赏,遂以“秀水”为号。其继子必崇(高标幼子过继),字维熺,号鹿洞。清初与堂孙叶天若先后入读归善学宫,俱获取归善贡生功名。
明清鼎革之际,叶维阳参加南明政权,任中书舍人。失败后回到惠州。由于他与万石坊族叔公泌园主人维城同样数代受到明皇朝的恩眷,思想感情一致,对明皇朝存在着深深地怀念情绪。因此在兼园隐居期间,两人时相往来,交情不浅。他不仅资助出版反清复明志士陈邦彦的《陈岩野先生集》,并保持与抗清志士的密切联系,经常接济来往惠州的文化友人。叶许山平生懿行甚多,居府城念念不忘根本。康熙二十四年,捐银两百两修建倾颓的螺溪五星祠;并长期捐资修筑径口祖场。康熙四年(1665), 澹归和尚来到惠州。叶维阳和胞叔秀水、族叔公维城、族叔挺英(字洁吾)与澹归、姚子蓉、龚章等岭南文化名人组成诗社,经常结伴游湖。并长期保持诗书往来,结下莫逆之交。其交往唱和的诗文集被澹归编入《鹅城唱和诗》。兼园和泌园,成为反清复明志士栖留的好地方。澹归的《兼园记》以及《遍行堂集》载有《惠州访问叶许山》、《叶秀水至芥庵三秋共坐兼有卒岁之约》、《秀水还惠阳并寄许山》、《叶许山召集兼園》、《柬许山》等诗词书信,紀录了他們多次的交往和友情。清康熙年间,岭南三大家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多次到惠州居留。叶维阳、维城常请他们在兼园雅集酬唱,感时伤事,慷慨悲歌。屈大均《题惠阳叶氏园五首》、粱佩兰《泌园赠别叶犹龙先生》、陈恭尹《赠叶许山》、《寄叶犹龙》等诗词,见证了惠州叶氏家族之间与岭南名家的交往关系。
清康熙初年,叶正标三房长孙叶本杰(字式梁、号侵云),亦移居惠州投靠堂兄叶本穗和万石坊族亲。叶本杰为归善县学廪贡生,平时接待来自海丰农村的族内子弟到惠州读书和考试,极其热情周到。族谱谓其:“家居惠阳,情深族谊,子侄赴试不论生疏,适馆授餐,殷勤款洽时而命题课文,等其优劣,嘉善而教,不能终始弗懈,族人感称之。”其长子叶廷琪(字宛包、号东山)和次子叶廷翰(字南屏、号宪庵),亦就读于归善县学俱获得贡生功名。泌园在叶维阳孙叶适和兼园在叶本穗子叶珍献、叶奕昌时犹在,至乾隆初期则成废园了。陆丰诗人卢毓华《过叶少保废园》云:“山色苍凉水势幽,长堤细路接浮丘。侯家第宅依三岛,海国楼台近十洲。自与平淮开绿野,谁从霸越泊轻舟。洛阳多少名园记,叶落西风亦暮秋。”随着世事的变迁,泌园和兼园“废苑久无花木气,故山空有绮罗烟”了。
参考文献:
1、 明万历《惠州府志》、清光绪《惠州府志》、清乾隆《海丰县志》、《陆丰县志》。
2、 《叶梦熊年谱》吴定球编撰。
3、 晚菊香斋《从兼园的“失踪“说开去》。
4、 《海陆丰叶氏源流略考》叶良方撰。
5、 《惠州志•艺文志》。
6、 《南阳叶氏宗谱》(1988年)、《万石坊叶氏族谱序》,《南阳堂吉康叶氏宗谱》(2003年)
7、 明《刻“平山寇疏”跋》叶逢春撰、《吉康治乱记》彭希周撰、《请剿山寇疏》叶宗德撰
8、 清初鹿境《蔡皇襄手记》手抄本。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