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20 发布者: 字体:大 | 中 | 小
庄小杰
走进红宫红场,缅怀革命先烈。2014年春末的一天,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县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红宫红场,开展党性性教育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化作澎湃动力。在红宫纪念馆的展厅里,悬挂着革命先烈彭湃、李劳工、杨望、林甦等遗像,令人肃然起敬!在参观的人群中,有一位中年干部在革命烈士林甦的遗像前,端详良久,好像有什么疑惑似地自言自语:“怎么跟以前挂的相片不一样呢,这会儿又变了另外一个人?”
当红宫纪念馆的讲解员走近前时,他便开口提出了疑问,希望得到明了的解释。
讲解员看这位参观者态度真挚、诚恳,便为他解答这一疑问。以前,展厅挂着的林甦遗像,不是他本人的真像,而是把陆丰潭西镇的一位烈士林玉琴的画像,当作林甦的遗像来悬挂,并且一挂就是几十年。所幸的是,海丰政协委员吴福钦在编纂革命文史时,发现了这一重大错误。在2011年底才纠正过来,还原了革命先烈林甦的真像?原来,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记者为此探根溯源,力图还原历史的真相。
编纂中发现问题
2011年7月1日前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汕尾日报》开辟专栏,计划连载刊出海陆丰革命烈士传略和相片。在总编辑王万然的指导下,本报文化周刊编辑部找到了海丰政协委员吴福钦,特邀他为本报提供相关稿件。刚好,吴福钦此前正在编纂的《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红色文化》卷二中担任主编,手头中掌握了大量的革命史料。这件事定了下来,他不辞劳苦,为本报专栏编写了一个个革命烈士传略,发表以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这时候,吴福钦的工作很忙,一边为报社供稿,一边又在日夜点校编纂的《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红色文化》卷二。突然,他发现红宫纪念馆县挂的林甦遗像,与陆丰潭西东村委下芦村——潭涌七乡点家会旧址展室的林玉琴烈士画像,一模一样,当时,觉得好生奇怪,心存疑窦。他沉思了一会儿,不觉连声称奇。从案头上拿起香烟点燃,一边在工作室来回踱步,一边吸着烟思索着……
林甦是海丰县城关区桥东村人,生于1894年,1921年出任海丰第八小学校长。不久,他辞去校长职务,参加彭湃同志领导的农民运动,为农会最早的领导人之一。1923年广东省农会成立,林甦当选为执行委员并任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等重要职务。1928年革命失败后,林甦代表县委会到五区湖田洞部署第三次反攻汕尾计划,并在山区参加策划暴动。不久,被调到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工作,经常接触贫雇农,爱护贫雇农,因而被农民称为“雇农”。直至现在,尚有好多农民只知道“林雇农”而不知道“林甦”。1930年赴上海参加党中央召开的各省主干部会议。1932年回到大南山苏区工作。1933年秋,林甦和中央东海特委书记徐国声拟赴江西瑞金参加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会议时,奉命护送彭仕禄(澎湃遗孤)去瑞金,路经丰顺县留隍金沙乡渡口,在船上被敌人所捕获,于梅县壮烈牺牲。
穿越了历史的烟云,猛地,吴福钦快步来到案头边,从书堆里找出《海丰英烈》和《彭湃和他的战友》两本册子,快速地翻阅起来,当翻到革命烈士林甦传略时,他简直惊呆了,两本册中的林甦肖像是一样的,然而,眼前的林甦和红宫纪念馆悬挂的截然不同。两本书中所刊登的相片,展现青年的林甦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国字脸型中透出刚强有力的线条,英气逼人!再回头比对红宫纪念馆展示的那一幅烈士画像,年纪约摸三十上下,长发分成两边,略圆脸型,面部轮廓格外柔和,带有几分秀气。
通过了一番细致的比对,他发现红宫纪念馆几十年来悬挂的林甦烈士遗像,出错的可能性很大。但这种阴差阳错的事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烈士孙儿道“真相”
2011年前,中共汕尾市委宣传部筹划编纂《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红色文化》卷二,吴福钦应邀担任该卷主编。为了搜寻革命史料,有一天,他专程访问了陆丰市党史办。在有关同志陪同下,他们驱车来到潭涌七乡点农会旧址展室。该展室陈列着当年农会成员用过的刀、枪、子弹、会旗等革命文物,墙壁上挂着彭湃、余创立,林玉琴等烈士遗像。据了解,展室原是林氏祠堂。1922年,彭湃、林甦、余创之等革命先驱,曾多次来到潭涌宣传革命道理,领导农民运动,这里便是开展农运的活动场所。
吴福钦和陆丰党史办同志,深入了解当年革命先烈的活动史料,并拍摄了展室内烈士遗像,当中便有一幅林玉琴烈士的画像。当《红色文化卷》进入点校阶段时,恰逢是建党90周年前夕,他一边忙于手头编审,又要为汕尾日报专栏撰稿。就在这个时候,才发现两个不同版本的林甦遗像。当吴福钦正在为两幅不一样的相片,颇费猜详之际,在汕尾市区有一位中年读者,国字脸型、脸盘线条看起来有些许粗硬,饱经沧桑的样子,鼻梁上架着一副金框眼镜。他走进汕尾日报社《文化周刊》编辑部,说要找寻一位撰写烈士传略的作者吴福钦。编辑部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了联系方式,他满心高兴而去。
2011年7月的一天上午,这位“读者”拨通了吴福钦的电话,自称是烈士林甦的孙儿,前来登门拜访。他刚进门,吴福钦看他的长相,很像他的祖父林甦,不觉内心为之一震!
林甦的孙儿林招坚,汕尾市金叶公司职工。他说看到报上刊登了其祖父林甦的传略,十分高兴,特来上门拜访,表示谢意。吴福钦在和他的谈话中,提到了两个版本的林甦遗像,便与他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林招坚向介绍了有关情况:1986年间,海丰县委组织部、党史办、县民政局,准备合编出版《海丰英烈》时,党史办负责同志专程到汕尾找寻林甦的儿子林碧武,他时任汕尾港务局工会主席。来访者提出,需要帮助其提供林甦的生前相片,以便编辑出版烈士传略。
林碧武欣然取出一张林甦和妻子的合影,交给了党史办同志,此后,在《海丰英烈》一书中,林甦合影照被加以剪裁,以肖像的形式刊印。到了2006年9月间,海丰县党史办出版了《彭湃和他的战友》一书,便沿用了这幅照片。
当被问及这张照片如保存到现在时,林招坚说,大革命失败时,为躲开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和屠杀,林甦的亲人,兄弟组妹逃难到越南,并带走了林甦的一张照片。直到1976年后,改革开放初期,林甦的侄儿从越南回来探亲,才带回了这张老照片。
忠魂九霄应告慰
既然,林甦的真像源出有据,那么陆丰潭涌的林玉琴烈士画像,是怎么以林甦的名字挂在红宫纪念馆的?林玉琴又是一位怎样的革命烈士?
吴福钦在与烈士后代林招坚长谈之后,锲而不舍,继续探索几个困扰他思绪的问题。他在互联网上,把这几个问题请到陆丰潭涌的一位干部进行走访,了解情况。很快对方便将信息反馈了过来。首先获得的林玉琴烈士简介,是这样记载的:林玉琴生于1897年,1922年参加革命(潭阳农会),为建立和保卫苏维埃政权作出了贡献。系苏维埃政权主席。1928年在潭涌埔的战斗中牺牲。
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个细节,林玉琴烈士的遗像,并不是他生前的相片。原来是1957年10月前,为纪念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成立30周年,陆丰县在设立革命烈士纪念馆时,需要搜寻一张林玉琴的遗像。当时,得知林玉琴生前并无影像留存。根据老乡说他的儿子跟父亲十分相像,于是,派了一名画像师傅,描绘了林玉琴儿子的肖像。由于时间久远,人事更迭,要探寻怎样挂错烈士遗像这个问题,很难细究。但错在哪个时候,大致有两个重要时期,有迹可循。吴福钦进一步了解到,1956年前后,红宫纪念馆筹办时期,需要烈士的遗像布展。这一时间段与林玉琴画像的“产生”,时间上是吻合的。还有一个是1976年,“四人帮”之后,在中央和省委的的重视下,红宫纪念馆重新修葺开馆。这时候,经历了十年前浩劫,原先革命烈士史料、照片,已遭焚毁或大量散轶,需要重新搜集和补充。
新这样,吴福钦经过了一段时间调查取证之后,从电脑中打印出一组烈士的像片,加上注释,以供对比,并决定向红宫纪念馆反映这个重要问题,希望更正。2011年底,海丰红宫纪念馆根据吴福钦的考证,向上级进行了汇报,并很快还原了革命烈士林甦的真像。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