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8 发布者:lfszx 字号:[大] [中] [小]
敢立潮头唱大风
——深圳市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董事长郑景辉办学创业记
一个从落后的陆丰博美镇走出来的年轻人,不经意间办起了一间特殊学校,专门教育培养香港人的子弟。学校不仅成为深圳市获得香港官方派位的首间学校,而且还受到国家教育部领导、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澳门特首何厚铧等政要的关心与重视。
教育人的事业,那是很复杂也很精细的长期工程,更何况教育的对象是来自香港这个被人们称为先进地区的有素质的孩子们。然而,在深圳的土地上,将学校办成港人满意的学校。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他是需要怎样的胆识与魄力!
鲁迅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这个年轻人却用他的实践与足印告诉我们:世上本有许多路,只要你有心,就能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路,然后通过它去欣赏美丽的景色!
这个了不起的年轻人,就是深圳市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董事长郑景辉,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用心去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路,是怎样立在潮头唱大风……
国营职工下海办公司
郑景辉出生于陆丰市博美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走出校门即被安排入国营粮食单位上班。能够端起“铁饭碗”,这在当时的农村青年中,他算是最幸运的了!
然而,郑景辉与同龄人相比,勤学,头脑灵活,天生有一股不安于现状的闯劲。在单位上班,他每天都做着重复的工作,每月领的是那一点固定的薪水,久而久之,他感到失望。有时,一个月辛辛苦苦工作换来的薪水,连续请朋友吃几餐大排档就所剩无几了,生活经常是捉襟见肘。用他的话说,在国营单位工作那些年,钱是没剩一个,倒是学习了一些社会经验,那就是待人接物讲诚信,处世办事责任强。这也是一种财富吧。
这时,他的不安于现状的意识就萌生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我要去闯一闯!”当时,全国各地的经商热也刚刚兴起,于是,郑景辉参加工作没多久就主动“下海”改行,随着寻梦大军,只身来到深圳谋求发展。喝过大特区深圳的水后,郑景辉先从小生意做起,一边积累经商的经验,一边结识自己的人缘。古话说,小小生意能起家。也真是,郑景辉每天起早贪黑,东奔西忙,小生意做得是左右逢源,钱也赚得一天比一天多,慢慢地,他积蓄了能够起步腾飞的资本。
2001年,郑景辉觉得应可大干一场,不再搞小打小闹的生意,于是就注册成立了深圳市春源实业有限公司,在湖贝路开设了门市,主要从事国内商业、物资供销:兴办实业等经营活动。而后,郑景辉又看准了“人流量多、餐饮消费必旺”的情况,在深圳繁华地带开办了一间酒店,真的把餐饮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他由此逐渐积累了较雄厚的资本。
在深圳办起教育香港子弟的学校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商人到深圳投资、办企业和定居,改革开放的大潮把香港深圳紧紧地联在一起。郑景辉在酒店,每天接待各个行业的客人,也接触到各个方面的讯息:来深圳工作的香港、台湾、澳门的白领阶层,都是社会的精英,最注重对子女的培养。他们来深圳应聘,第一件事不是问工薪多少,而是问孩子入学的学校,附近有没有适合他们孩子读书的学校?
面对这一现象,思维敏捷的郑景辉已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商机,如果办一个学校,让他们的子女来就读,肯定是有发展前途的!但是,办学校,这谈何容易!自己从来没尝试过,也没有这方面的一点经验。郑景辉深感到,这既是一大希望,又是一大挑战。从来不服输的他对此跃跃欲试,充满期待。正当他在制订这一重大决策而犹豫不决的时候,得知消息的罗湖区教育部门负责人马上鼓励他:不要怕,我们支持你!给你政策许可的一切优惠条件,同时派一名有办学经验的行家给你当校长,扶你上马,并送你一程!有了当地教育部门领导的鼓励和支持,郑景辉像是打了强心针,立即充满信心,大手笔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开办了一所专门为解决在深圳置业、工作的港、澳、台同胞子女读书问题的国有民办学校。于是,罗湖港人子弟学校就诞生了!
集深港教育优势特色办学
生源以港人子弟为主,再加上少数“准港人”,总的来说,这所小学是面向与香港区域内中学的接轨来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又肩负着大陆优秀传统文化与港澳特区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任务。学生的文化教育、礼仪教育都要考虑到两个地区的共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走进香港的学校要在文化知识上无缝接轨,待人接物的礼仪教育也与香港现在风俗习惯相一致。
怎样为港人子弟提供最佳的教育服务?使他们在毕业后既能适应继续在深圳的高一级学校学习,又能适应到香港的高一级学校学习?这个问题就成为郑景辉最关注的问题,也成了送子女入学的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郑景辉聘请了香港维多利亚教育机构董事长孔美琪女士和香港资深校长廖翔显先生为学校港方顾问,聘请了广东省中学特级教师、深圳市“双语”教学专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外语实验中心顾问陈咏秋为学校教学顾问。经过专家们多次到香港学校参观、学习、调研,一致认为:使学校的教育具有多元性,既有香港教育的特色,也要有深圳教育的特点。
于是,郑景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确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这就是:在深圳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通过渗透香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综合深港两地的教育目标,融汇深港两地的课程和教学特色,汇集深圳、香港两地的教育优势,寻求两地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达到全新的两地教育平衡,培养能力强,智能高,知识广而态度兼容的,既能适应香港的教育与生活,又能适应深圳的教育与生活的优秀人才。
为此,学校力求从办学体制、管理模式、教育理念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两文三语”( 即:“两文”指简体字中文、繁体字中文和英文,“三语”指英语、普通话和粤语。)的教学模式,开展小班化双语教学试验,通过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来巩固英语,强化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注重在英语交际上和口语能力的提高。
同时,根据学校教师外语水平情况与学科结构的实际特点,筛选出体育、健康、音乐、美术、电脑等学科开展双语教学活动,经过七年双语教学实践,形成六种适合学校双语教学的方法,简称为罗湖港人子弟学校“6A6T”双语教学模式。所谓“6A”,也就是在6个学科教学中,使用英语开展双语教学活动,所谓“6T”,也就是在双语教学实验中,大力倡导罗湖区十八字英语教学法:“广视听、创情景、勤练习、常游戏、多对比、重交际”,总结出六种双语教学方法。
郑景辉指导学校积极汇集深港两地的优势课程,采取英语、常识、健康、中文阅读课程设置与香港相同,每周上8节英语课,灵活运用长(40分钟)短(30分钟)课结合,其他课程设计与国内基本一致。实行课程设置双轨制,使各种综合活动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运用,尽量与香港教育接轨,充分体现知识的可塑性、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教学的多元性,制度的包容和调节性等特点,更关注学生的读、写、算的学习技能、思考和推理的学习技能、寻求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政治及公民意识、个人道德与品行、体能的发展以及艺术文化的培养等,从而努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律、自励、自重的态度和公义无私的精神,使学生在“德、智、体、群、情、灵”六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或超过香港同级学生水平,为学生日后在深港两地的升学、就业,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郑景辉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多次组织教师到香港的一些学校听课学习,如:圣方济阁英文小学、维多利亚小学、慈云山天主教小学、圣十架小学、爱德华小学、圣公会基德小学、惠侨英文中学、可字中学等,增强了学校与香港的沟通与了解,丰富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深港两地交流活动的纽带。
在学校成功地举办了“深港两地小学英语教师教学交流展示活动”、“深港两地小学生英语朗诵大赛交流活动”、“深港两地校长德育工作交流会”、“深港朗文杯幼儿英语朗诵大赛活动”、“香港现代杯幼儿英语朗诵大赛活动”、“深港两地幼儿竞技亲子活动”,每年接待深港两地来访听课考察教育人士近千人次,推进了深港交流活动的开展。
这样一来,学校教育既达到国内优质水平,也达到香港优质水平,迅速发展为一所集深港教育特点,又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学校。
打造“港人满意”的一流学校
现在,学校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30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自然分开,布局合理,学校环境整洁美观,清静怡人。
学校开办十几年来,郑景辉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办学条件。学校按照省一级标准,积极推进硬件建设,配备了各种先进的教学设施。学校教学楼规划有29间教室,还规划设置有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多功能室、自然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等22种功能场室,每间课室和功能室都装备了空调、电脑、音乐视听、液晶投影仪,推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同时,学校每位教师也人手一台电脑,建设了先进的校园网络。硬件可谓一流。
而在学校的软件建设中,学校也致力打造一流的水平。目前,学校拥有一个团结进取、务实高效、作风民主的行政领导班子;拥有一支有活力、有水平、有素质、有经验、有责任心的教师队伍。学校运用灵活的人才机制,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应聘教师一律经过罗湖区教研中心统一组织的面试、笔试、教育应变能力测试一系列严格考验,特别注重实际教育教育能力。这完全打破公办学校的用人制度,为培养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全面发展人才提供了优质的师资力量。现在学校教师共有41人,10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20人,占48%。
正因为罗湖港人子弟学校的出色,2004年,学校被中央教科所指定为“双语教育实践基地”;2005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健康促进学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深圳市安全文明学校和园林式花园式单位;2007年起,学校多年获得深圳市规范优质办学奖;2008年,学校成为国内第一间获得香港官方派位的学校。
适应时代潮流,追求“博雅、通识、全能”育材目标的罗湖港人子弟学校,从2001年至今,学校从1个班16个学生发展为今天的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1200多人,80%为港人(准港人)子弟。学校学位年年紧缺!
罗湖港人子弟学校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和港澳官员的关注。国家教育部领导、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澳门特首何厚铧、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深圳市副市长、罗湖区党政领导等多次到学校关心和指导工作,了解港人子弟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专题报道罗湖港人子弟学校发展情况。香港亚视台“港人在深生活”节目中,也专题报道港人子女在深圳罗湖港人子弟学校读书情况。深圳电视台“深港一线通”节目中,专题报道罗湖港人子弟学校“两文三语”教学模式。
郑景辉一不留意竟成了深圳教育系统中出名的人。但在鲜花与光环面前,郑景辉没有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而是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他天天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罗湖港人子弟学校办得更好。很多港人家长热衷于将子女送来这里读书,更主要的原因是认为这里有他们自己体会到的优势,那就是这里有优越于港澳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文化在广义上说是连结港澳台同胞的根,具体到孩子本人却是他(她)们将来服务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知识面;了解和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港澳台学子应重视的课题。
目前,郑景辉正全力以赴狠抓教学环境的更新发展和教学工作上精益求精这两方面的工作。我们相信,积十五年办学经验,凭以人为本打造的精英团队,有深港两地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罗湖港人子弟学校将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多年来,他在兴学育才的同时,还身体力行,扶贫济困,乐于用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反哺家乡,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是公益慈善的楷模。
郑景辉把自己本不精通的行业做得精彩无限,使罗湖港人子弟学校架起了深港两地教育交流的桥梁,这正是他一生中的壮举与杰作!
文/吴志跃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