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调研专题>>正文内容

陆丰市公共安全隐患防范调研报告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9-02-18 发布者:liang 字号:[大] [中] [小]

公共安全隐患防范,事关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个地方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永恒主题,也是广大群众一直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长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隐患防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并取得较好成绩。但由于公共安全涉及面广、很多具有一定的隐秘性、群众对社会安全隐患防范意识不高等原因,我市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公共安全隐患防范工作,回应人民群众对安全保障的关切,根据《政协陆丰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的要求,我们组织开展了《关于我市公共安全隐患防范的专题调研》。

经过调研组讨论,这次调研以突出重点、兼顾全面、深入调研为原则,重点放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并聚焦消防安全。调研活动体现四个特点: 一是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强化城市安全,切实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调研组着眼大局,敦促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及时发现和补好安全短板。二是始终坚持“三个导向”。贯彻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相结合的理念,把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支持推动政府解决问题放在首位,用心组织好每一次调研活动。立足工作实际及时调整调研方案。三是突出委员主体作用。邀请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委员担任调研组成员,组织代表赴“三小”场所、高层建筑、居民小区等场所进行明查暗访,掌握第一手信息。深入剖析委员最关心、社会最关切的城市安全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充分吸纳委员的意见建议。最终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城乡公共安全工作的总体状况

长期以来,本市各级政府及有关方面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强化依法治市,不断解决城乡发展的突出安全问题,有力守住了安全底线,有效保障了社会安定、市民安康。从本次调研所涉及的交通安全、食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来看,交通安全管理效能逐年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扎实有力,消防工作持续加强。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城乡公共安全的做法与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不断建立健全城市安全责任体系。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相关专题会议,部署落实中央关于城市安全的各项要求,用最严的标准、最高的要求推进各项工作。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固化“年初签约、定期研究、过程监督、考核问效”机制,如分别制定了《陆丰市食品监督管理局创建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任务清单》、《陆丰市消防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逐级传导和落实市、镇、村及有关单位的安全责任。制定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方案,明确各个主体的工作责任和措施,依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使社会单位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企事业单位完善“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安全工作机制。特别是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相关牵头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在公安机关强化消防安全监管的同时,安监、住建、教育、卫生计生、民政、文广新等部门在危化企业、住宅小区、地下空间、学校、医院、文化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及事故调查处置中各司其职,提升了重点行业安全防范水平。

(二)不断加强城乡公共安全制度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提高依法管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出台《陆丰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实施方案》、《陆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陆丰市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一系列工作方案,及时填补监管空白,使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三)不断加强公共安全防范能力建设和突出隐患排查整治。深化拓展城乡公共安全的网格化管理,提升了消防、治安、生产等方面安全隐患发现处置的及时性和精细化水平。特别是不断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对重点单位和目标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

消防大队在“三小”场所消防安全方面,各镇(场、区)明确责任、划片包干,开展全覆盖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实行联合整治。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方面,对高层建筑开展全面排摸,对消防设施等突出问题加强排查整治。在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方面,紧盯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问题。

交警大队重点打击酒驾毒驾、闯红灯、开摩托不戴安全头盔等行为,并会同市公用事业局在陆城范围内结合路面条件,规划设置了近5200个路边临时停车方格,缓解了城区内的停车压力和交通压力。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7宗,涉案货值314.63万元,查处重大案件6宗,捣毁窝点6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6宗,逮捕10人。特别是今年3月18日和4月16日,我市执法检查发现了绿豆芽非法添加化学物质,8月31日捣毁了假冒月饼生产加工窝点,有效的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馅。

(四)不断提升市民公共安全防范意识。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广泛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城乡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及时推送城乡公共安全相关信息。开展安全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活动,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与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创建相挂钩,进一步营造了安全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本市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基本可控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城乡公共安全工作始终面临着人口密度大,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公共安全管理欠账多,传统和新型风险交织等风险因素和艰巨挑战,容不得半点马虎和丝毫松懈。此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可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个别部门和单位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公众对城乡公共安全风险的认知程度还不高,风险防控的参与意识还不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的效果不明显;二是在管理体制上,条块之间、部门之间的职责还需要进一步理顺、统筹协调需要进一步强化、各方合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三是在工作机制上,一些风险隐患的早期发现和处置机制还不够健全,疏堵结合、全民参与等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在法治保障上,相关法律法规的一些规定还较为原则、操作性还不够强,有的方面还存在一些制度空白。

调研过程中,各方反映比较集中的具体问题主要是:

(一)关于“三小”场所消防安全。在“三小”场所内,由于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等功能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发生火灾后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一直是消防安全面对的顽症问题。其突出的风险隐患有四个: 一是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明确;二是所在建筑耐火等级、防火间距、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及防火分区设置难以达标;三是物品堆放杂乱、电火气使用不规范;四是住宿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较为淡薄。

全市“三小”场所23760家,且数量逐年大幅增加。近年来,持续推进“三小”场所综合治理,特别去年以来的强势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工作中仍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 一是尚未能做到全面准确掌握底数。“三小”场所数量多、场所内人员流动性大,排查工作不够及时或“挂一漏万”等现象依然存在;同时,老的隐患点消除了,新的隐患点又会不断出现。有些“三小”场所实际上是家庭作坊式的无证无照经营,特别是一些设在居民住宅中的“三小”场所,排查难度更大。二是尚未能做到长效常态治理。一些“三小”场所背后隐含着使用成本低、现实需求客观存在等较为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整治行动仅治标难治本,部分已经整治的场所易“回潮”,治理成果难固化。三是尚未能做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体系尚不够健全,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之间的合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市、镇、村之间的职责分工需要进一步明晰,协同治理、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泛泛督导、流于形式等现象没有得到根除。四是尚未能做到依法依规全面整改。部分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场所在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公共消防设施、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与国家现有标准差距较大,难以严格按照标准整改到位。五是尚未能做到有效宣传普法。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三小”场所经营者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消防意识不强的现象仍较普遍。有的人抱着“不会出事”的侥幸心理,有的人抱着等待整治“风头”过去的观望心态,有的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躲避执法。对这些人员宣传普法的针对性、有效性还不足。

(二)关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高层建筑火灾蔓延快、疏散难、扑救难,是全球公认的消防安全难题。据统计,全市共有高层建筑486栋,都是近十年来建设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一是受技术手段的限制,有些高层建筑尚难以判定外保温材料使用情况,对使用年限较长的外保温材料也难以判定是否存在性能退化等问题,故底数难以完全摸清;业主在室内装修、使用电器等方面无法有效监管。二是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除了公安消防部门之外,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还涉及到房管部门、物业公司、业委会、镇(场、区)、居委会、业主等多方主体。三是消防设施年久失修。有些高层建筑消防设施使用年限较长,缺少日常维护检查。四是源头防火灭火能力有待提升,立体化的灭火救援力量体系需要进一步构建。

(三)关于老旧小区消防安全。全市现有老旧小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100万。一是硬件设施“先天不足”。特别是旧式巷道的老旧建筑耐火等级低、通道狭窄,再加上居民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往往是发生“小火亡人”火灾的主要场所。二是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即使是一些实行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的小区,也依然存在居民随意停放和充电等现象。三是基层消防安全力量缺乏整合,各镇的消防队力量不足。四是全市特别是消防车无法到达的老旧小区,消防栓的设置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地区(比如甲子)消防供水系统和供水量严重不足。

(四)关于交通安全工作。324国道经过本市的里程54公里,全线警示标线不足或没有,各分岔路口或路上经常出现交通安全事故,特别是高速桥、高铁桥与国道的交叉处。市区道路经常塞车,路口没设红绿灯或红绿灯设置不合理(比如说这个红绿灯刚放行,下个路口又是红灯,需要全市区科学的计算和设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的现象非常严重。

(五)公共安全隐患的防范能力和意识不强。有关部门的宣传不到位;部门间协调配合不足;编制不足(其中基层食品药品监督人员才3个人),监督执法人员严重不足;设备购置资金和执法经费不足等等。

三、对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的若干建议

公共安全是城市运行的底线所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守土有责,敢于担当,完善体制,严格监管,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把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始终贯穿于公共安全工作的全过程之中,既要全面总结经验做法,又要着力关注那些“反复查、查反复”的突出顽症,还要关注随着城乡更新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切实守好公共安全底线。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源头治理,进一步压实安全工作责任。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要切实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加强城乡安全风险辨识,全面开展城乡风险点、危险源的普查,防止认不清、想不到、管不住等问题的发生。要锲而不舍夯实城乡安全基础,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二是要强化安全责任体系。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全面落实管理责任;要督促企事业单位和相关组织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三是要切实增强安全工作合力。要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各部门和各单位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从基层实际需要出发,建设城乡公共安全网格化管理中心,疏通城乡公共安全网格化管理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安全管理职能,解决职能交叉重叠等问题,形成统一的基层安全管理模式。

(二)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补上安全短板。一是要建立健全安全隐患动态摸排机制。要切实掌握各类安全隐患的数量及变动情况,确保底数清、措施实。二是要着力健全“三小”场所长效监管机制。在下大力气督促各类“三小”场所尽快完成整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日常发现、及时整治、动态跟踪和“防回潮”等机制,有效消除存量、避免增量。同时,要坚持疏堵结合,衔接优化营商环境和“放管服”等工作,努力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对生产经营场所的客观需求。三是着力提高高层建筑火灾防控能力。要进一步摸清全市高层建筑的数量、性质、高度、规模,严把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源头关,完善消防设施,加强物业管理,推进消防设施物联网建设,促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要进一步增配与灭火救援任务相适应的举高、灭火等专业消防车辆,增强立体化的灭火救援力量。要抓紧推进不符合消防要求的高层建筑外保温材料整治工作,严格落实火灾防范措施。四是要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消防综合治理。针对电气线路老化和私拉乱接、电动自行车分散充电、消防车道被占用等存在多年的突出安全隐患,要进一步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在更新改造电气线路、增配简易喷淋、打通消防车道、建设消防水源等方面综合施策,全面提高老旧小区消防安全保障水平。五是要积极推动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工作,以解决各镇救火能力不足的短板。六是要加快市区主干线道路交通指示标志及红绿灯建设,积极打造“平安街口”“平安村口”的建设,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和技术部门研究全市主要交通道路的设计、人群密集区域(特别是学校,比如启恩中学、新龙中学等)的交通组织问题,保证城乡交通安全。七是要增加监管和执法的队伍配备,保证监督和执法队伍有能力覆盖全市域。八是要坚持科技引领、数据支撑,运用防控网络,构筑人防、技防、物防有机融合的安全管理网络,推动安全管理向源头性、综合性、精细化管理转变。

(三)坚持群防群治,进一步强化社会参与。一是要加强城乡公共安全的宣传教育。要综合利用各类传统和新型传播手段,采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公共安全防范的理念、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二是要完善安全隐患的社会发现机制。要激发广大群众时时关注公共安全、主动发现安全隐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奖励力度,鼓励群众开展公共安全隐患“随手拍”,动员组织群众共同维护城乡安全。三是要加强应急演练。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锻炼应急队伍、及时查缺补漏,切实提升应急处置和保障能力,切实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同时,要更多采用情景模拟等形式,在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危机应对训练,让公众感受突发事件现场、了解周边安全场所、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技能,增强应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防范本领。四是要加大宣传经费的投入,切实将相应工作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和单位资金预算,并做到专款专用。

(四)坚持依法治理,进一步强化城乡公共安全的法治支撑。要完善公共安全相关规定,按体制改革实际,密切跟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变动情况,做好本市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和有关规定的制定和颁发。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社会各主体责任单位贯彻落实公共安全相关法规情况,作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普法、学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公共安全隐患防范专题调研组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